现代中国美学的论争与建构——20世纪上半期中国美学史的理论建构
本文关键词:现代中国美学的论争与建构——20世纪上半期中国美学史的理论建构
更多相关文章: 现代中国美学 欧美思潮 社会人生 马克思主义美学 论争 审美艺术观
【摘要】:在20世纪上半期,中国现代美学的理论建构呈现出多元并存的格局。这一时期,既是中国现代美学史理论的自我建构时期,同时也是不同阵营之间美学思想碰撞和论争的时期。期间,不同美学思潮阵营,如左翼和自由派、京派与海派、俄日影响派与欧美影响派之间等发生了激烈的论争,并在思想的碰撞中形成了现代中国美学思想发展的三条路径:欧美主流思潮影响下的美学路径,此路径继承王国维"静观"的美学观,以对西方欧美思潮的接受为主,以朱光潜和宗白华等人为代表;艺术为社会人生服务的美学路径,此路径继承梁实秋"为人生"的审美艺术观,以鲁迅等为代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化路径,此路径以左翼理论家对俄苏美学的接受以及毛泽东和蔡仪等人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观为代表。在20世纪上半期中国美学史的建构中,一方面有着论争的背景,另一方面也体现着论争与建构的同步性。在现代中国美学的建构中,三条不同的发展路径在论争中建构了20世纪上半期现代中国美学的发展面貌,展示了现代中国美学的内在张力。在论争中,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在现代中国思想史上的话语权威,并逐渐演变成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美学构建中的主流力量。
【作者单位】: 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2D111)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20世纪上半期是中国美学展开自身现代理论构建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美学思想激烈碰撞和论争的时期。从20世纪初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期间中国美学思想史有着三条较明显的发展路径。第一,欧美主流思潮影响下的美学路径。这条路径主要继承中国传统美学中王国维的“静观”美学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钢;;梁实秋与新人文主义[J];文学评论;1988年02期
2 刘川鄂;中国自由主义思潮与自由主义文学[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德强;;五四散文的话语方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王达敏;《狂人日记》与当前小说的超现实写作[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3 黄书泉;论小说的影视改编[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 邵毅;;女性身份的构建与本土文化身份的塑造——中国20世纪文学翻译中女性形象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赵凯;;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进程和理论成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沈杏培,彭接燕;被遮蔽的知识分子群像——论《红旗谱》中的知识分子形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张允;杨家勤;;功能翻译理论与鲁迅翻译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方元务,张继延;美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启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9 陈丽;;“人性”与“存真”——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视界中梁实秋的译莎活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10 金大伟;;从抗争绝望走向孤独救赎[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钢;;论萧红与迟子建的乡土追忆[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2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文化精神[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陶德宗;;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巴蜀作家[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魏洪丘;;“独语体”朦胧散文的独特创造——略论何其芳的《画梦录》[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陶永莉;;《蜀山剑侠传》研究史略述评[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7 蓝善康;;毛泽东在延安的文艺论与瞿秋白脉承又有区别[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四辑)[C];2010年
8 朱敏彦;齐卫平;;上海抗战文化的发展与抗争[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范玉吉;;毛泽东文艺思想对涉法文学的现时代意义[A];延安文艺与先进文化建设研究——“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薛毅;;论鲁迅的文化论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3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5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宁;一体与异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学谦;酒神狂歌与刑天之舞[D];吉林大学;2011年
10 付兰梅;凝眸“过渡人”的文化脸谱[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园园;论戴望舒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接受[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辉;孙犁晚年文学创作与文化批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汪洵;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王永平;蚌病成珠—郁达夫的情爱生活与其文学创作[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周丽雯;说海透珠——论吴兴华的作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张昊;村上春树在我国的译介与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丽丽;鲁迅与《萌芽月刊》[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柏彦飞;“诚与爱”:鲁迅文学中的道德精神[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姜萍;用生命探寻文学的夜路[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伟;《语丝》的现代性追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钱理群;;试论五四时期“人的觉醒”[J];文学评论;1989年03期
2 汪晖;;预言与危机(上篇)——中国现代历史中的“五四”启蒙运动[J];文学评论;1989年03期
3 陈思和;;关于周作人的传记[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建刚;回眸现代中国美学巨匠[J];读书;2000年05期
2 刘士林;中国美学的本体论阐释[J];社会科学;2001年11期
3 邢建昌;20世纪中国美学的现代发展[J];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01期
4 罗筠筠;《中国美学与民族艺术》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2001年03期
5 杨春时;21世纪中国美学:抵抗“散文化”[J];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6 黄忠顺;评李旭《中国美学主干思想》[J];河北学刊;2001年04期
7 高松年;叙事嬗变与观念侵入——20世纪中国美学发展的动力[J];文艺评论;2001年01期
8 王德胜;百年中国美学:知识背景及其他——关于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特性的思考[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史鸿文;审美之“无”:中国美学和艺术的“本无论”精神[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蒋述卓;佛教与中国美学 兼论中国人的宇宙观、自然观、艺术观[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谨;;中国美学面临的三大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胡家祥;;中国美学的“理”观念述议[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3 刘士林;;中国美学的学术问题[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4 徐良;;全球化:中国美学的选择与传播[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薛富兴;;中国美学深化的三个问题[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阎国忠;;中国美学缺少什么?[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王德胜;;走过世纪:中国美学的过去与现在——关于20世纪中国美学及当前研究问题的几点思考[A];东方丛刊(2003年第2辑 总第四十四辑)[C];2003年
8 王德胜;;美学:知识背景及其他——对百年中国美学学术特性的一种思考[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张玉能;;中国美学如何跨入21世纪[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张道一;;中国美学站起来[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建平;中国美学三十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郝欣;中国美学面临现代转型 迎来新一轮研究热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建构现代形态的中国美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马子雷;为中国美学赢得更多话语权[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著名美学家 叶朗;中国美学的弥散性格[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6 刘成纪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世界美学视野下的中国美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汤拥华 浙江工商大学中国文化理论创新研究中心;中国美学强调“原创性努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朱志荣;中国美学的本体诠释[N];中华读书报;2012年
9 朱志荣;中国美学的理论创新[N];文艺报;2013年
10 祝东力 章启群 王锦民;中国美学的省思[N];社会科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兴旺;中国美学发生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赵建军;魏晋般若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孔凡娟;对中国美学发展现状的几个宏观问题的尝试性探讨[D];山东大学;2010年
2 宋潇婧;中国美学精髓[D];安徽大学;2007年
3 郑海瑛;中国美学现代性转换个案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4 闫峰;古雅在中国美学上的位置[D];暨南大学;2012年
5 王怀平;在断层和废墟上重构中国美学大厦[D];安徽大学;2005年
6 唐善林;启蒙·革命·审美[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7 闫金平;中国美学“神”范畴的人类文化学释义[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8 丁雪枫;中国古典审美之“韵”[D];青岛大学;2013年
9 黄怡鹏;“文”的美学阐释[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2600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260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