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视阈下的“衡阳梦”研究
本文关键词:生态美学视阈下的“衡阳梦”研究 出处:《大众文艺》2014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生态环境日益遭到严重破坏的今天,生态美学视阈下的"国家梦""城市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研究的重点是从生态美学的角度上进行"衡阳梦"研究。主要包括:生态美的内涵特点、理论基础、思想来源及功能作用;国外构筑国家梦、城市梦的基本经验研究;国家梦、城市梦的相互关系研究;衡阳梦的基本内涵和特点研究。
[Abstract]: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increasingly seriously damaged today. The study of "National Dream" and "Urban Drea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author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Hengyang Drea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beauty. Theoretical basis, ideological source and function; The basic empirical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dream and urban dream in foreign countries;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onal Dream and Urban Dream; Research on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engyang Dream.
【作者单位】: 南华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基金】:2013年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美学视阈下的“衡阳梦”研究》(2013B(I)13)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B834
【正文快照】: 一、生态美学视阈下的“衡阳梦”研究的现实意义(一)理论意义国家梦、城市梦是当代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焦点问题,学者们大多是从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视角来开展研究,很少人从生态美学的视角来研究。从生态美学的视角对中国梦、衡阳梦进行探讨,既有助于推动生态美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启军;;系统整体创新的生态美学[J];南方文坛;2005年06期
2 李西建;美学的生态学时代:问题与意义[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赵丹丹;;浅析现代生态文明中的生态美学[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6期
4 ;简讯[J];哲学动态;2005年01期
5 曾繁仁;;建设中国特色的生态美学[J];中国美术馆;2009年08期
6 吴绍全;生态美学——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的平衡[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董志刚;;虚假的美学——质疑生态美学[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04期
8 张冰;;生活论与生态美学——关于艺术的终结命题[J];文艺争鸣;2011年05期
9 张fg;山水鸟鱼之乐的生态美学意义[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马驰;对生态美学研究的几个追问[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丕显;孙琪;;生态美学偏至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鹏周;;新中国六十年美学研究历史回顾[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5 郭昭第;;美学的学科困惑、根源及策略[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谷鹏飞;;中国美学的现代发生与当代困境[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戴冠青;陈志超;;“主体间性”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曾繁仁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生态美学究竟有哪些新突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刘悦笛;“生态美学”的系统阐释[N];人民日报;2010年
3 安佰鸿 北京语言大学;生态美学会通中西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曾繁仁;生态美学的产生及其意义[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万莲子 王琼;中国生态美学的意蕴[N];文艺报;2005年
6 曾繁仁;生态美学在当代美学学科中的新突破[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彭立勋;生态美学:人与环境关系的审美视角[N];光明日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李啸;“意识到生态之美,,是人类的第二次觉醒”[N];衢州日报;2011年
9 刘成纪;生态学时代的新自然美学[N];光明日报;2005年
10 吴承笃 徐瑾琪 叶莎莎;西安:探讨人与环境关系[N];中国文化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隋丽;现代生态审美意识的生成与文本建构[D];辽宁大学;2008年
2 赵凤远;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杨文臣;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李静;易学思想与生态美学建构[D];辽宁大学;2011年
5 胡俊;对接与缝合:新方法建构新美学[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超群;生态美学:个体精神生态的建构及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玮;当前国内生态美学研究中的哲学基础问题探索[D];延安大学;2010年
3 陶冶;生态美学主旨与当代人和自然关系的审美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邓亚梅;希腊神话的生态美学阐释[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艳丽;曾繁仁生态美学思想哲学基础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小云;平衡论生态美学观[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7 邵丰;当代视域下的庄子生态美学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水芬;生态美学与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价值倡导及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9 杨玉春;老子思想的生态美学解读及现代价值转换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10 朱艳雯;生态美学的哲学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614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61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