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判断、合目的性与审美功能系统——兼评牟宗三对康德美学思想的批判
本文关键词:审美判断、合目的性与审美功能系统——兼评牟宗三对康德美学思想的批判 出处:《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康德 审美判断 合目的性 牟宗三 功能系统 审美活动 活力系统
【摘要】:康德将合目的性作为审美判断的先验原则,牟宗三反对这种做法并进一步指出,就判断力表现为审美判断而言,判断力担当不了沟通自然和自由两界的职责,甚至两界根本无需判断力来沟通。然而,从功能系统的角度看,审美判断是人在审美活动中借助判断力所下的判断,而人的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构成的活力系统,其中主体与对象通过反馈机制所达到的适应自稳定性即合目的性。可见,目的论是审美功能系统的本体论根据;用康德的话说,合目的性是审美判断的先验原则。康德对审美判断与合目的性之关系的思考是基于一种功能系统论的视角,而这一视角恰恰是牟宗三所忽视的。
[Abstract]:The purpose of Kant's transcendental principle as aesthetic judgment, Mou Zongsan opposed to this practice and further pointed out that, on the judgment performance for aesthetic judgment, judgment bear communication nature and freedom two community responsibilities, even the two no sense to communicate. Howev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 function, aesthetic judgment is people with the judgment and the judgement in aesthetic activities, the aesthetic activity of people is a dynamic system composed of the aesthetic subject and aesthetic object, which adapt to the subject and the object achieved by feedback mechanism self stability is purposiveness. Obviously, skopos theory is the system of aesthetic function ontology according to Kant's words; purpose is the transcendental principle of aesthetic judgmen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esthetic judgment and the purpose of Kant's view on is a functional system based on this perspective it is Mou Zongsan Overlooked.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一、康德:合目的性是审美判断的先验原则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区分两种判断力,即规定性判断力和反思性判断力。前者表现出来就是规定知识的判断和规定道德善恶的判断,后者表现出来则为审美判断和目的论的判断。规定知识的判断的先验原则是合规律性,它是知性为认识能力所立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继伟;;张遵骝和牟宗三[J];读书;2008年03期
2 杨泽波;;牟宗三早期圆成论与后期合一论之比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3 杨泽波;;无相的疑惑——关于牟宗三以“放得下”论无相建构相即式合一的一种讨论[J];中国哲学史;2013年03期
4 潘德荣;重建传统的智者牟宗三[J];北方论丛;2000年05期
5 王兴国;牟宗三哲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局限[J];哲学动态;2001年04期
6 倪梁康;牟宗三与现象学[J];哲学研究;2002年10期
7 贡华南;智的直觉何以可能——试论牟宗三对形上方法论的重建[J];学海;2002年02期
8 杨泽波;“道德他律”还是“道德无力”——论牟宗三道德他律学说的概念混乱及其真实目的[J];哲学研究;2003年06期
9 张晚林;论牟宗三的哲学进路及其意义[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杨泽波;牟宗三超越存有论驳议——从先秦天论的发展轨迹看牟宗三超越存有论的缺陷[J];文史哲;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墨子刻;;道统的世界化 论牟宗三、郑家栋与追求批判意识的历程[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郭继民;牟宗三的浩然之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王兴国 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胡适与牟宗三在北大的一桩公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北京文化学者 叶匡政;道洽政治泽润生民[N];深圳特区报;2012年
4 唐小兵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师;乡土中国的两副面孔[N];东方早报;2011年
5 邓广 中国林科院;知识分子:处处山穷水尽 处处柳暗花明[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6 郭继民;重读经典的几个理由[N];学习时报;2014年
7 广东财经大学副教授 贾未舟;学者不可无宗主而必不可有门户[N];深圳特区报;2013年
8 胡晓明;清初、江南与家族文学[N];文汇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海燕;牟宗三美学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卢兴;现代性视域中的牟宗三哲学[D];南开大学;2009年
3 唐圣;圆觉主体的自由:牟宗三美学思想的核心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迎年;感应与心物——牟宗三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韦勇;牟宗三历史哲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6 陶悦;道德形而上学[D];黑龙江大学;2006年
7 王兴国;从逻辑思辩到哲学架构[D];南开大学;2000年
8 闵仕君;牟宗三“道德的形而上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晶;论牟宗三的哲学观[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夏晓牧;从“智的直觉”看牟宗三的哲学贡献[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3 张洪杰;牟宗三民主开出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张渊;解析牟宗三对“存在”问题的探寻[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史晓宇;牟宗三历史哲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冉;牟宗三“道德的形上学”思想体系初探[D];西南大学;2011年
7 吴丽丽;论牟宗三“良知自我坎陷”说[D];河北大学;2011年
8 焦自军;牟宗三道德形上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9 张本江;牟宗三“良知自我坎陷开出科学说”探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聂增;浅论牟宗三的政治哲学思想[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79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79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