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意识形态论的规范性理论建构
本文关键词:审美意识形态论的规范性理论建构 出处:《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学者提出的审美意识形态论的文学性质观符合邓小平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化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要的时代要求。它从学术上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对于文学的内在要求。把审美与意识形态结合起来,是对文学经验事实的概括,无论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或者从现代知识学的视角来看,都是一种规范性的理论建构。
[Abstract]: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ese scholars put forward the view of the literary nature of the aesthetic ideology theory in line with Deng Xiaoping's theory and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period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people's cultural needs. A Marxist ruling party in strengthening the ruling capacity of the building of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s for literature, the combination of aesthetic and ideological. It is a kind of normativ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whether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knowledge.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基金】:四川大学“985”工程“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项目
【分类号】:B83
【正文快照】: 2006年国内文学理论界的一个研究热点是文学与意识形态关系的讨论,涉及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历史回顾和未来建设。20世纪80年代,国内文学理论界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关于文学性质界定的社会意识形态论,作了一种新的阐释,认为文学的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董学文;文学本质界说考论——以“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为中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连花;;土地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述评[J];传承;2008年06期
2 周丽;;浅论“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大视野;2008年07期
3 刘悦笛;;艾思奇与“哲学中国化”[J];哲学动态;2010年08期
4 储峰 ,滕艳丽 ,王娟娟 ,龚志伟 ,李翔 ,乔发进 ,李良明;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华中师大政法学院研究生课堂讨论纪实[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庄福龄;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前线;2004年06期
6 王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及启示[J];文教资料;2005年33期
7 谭培文;汤志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界域的哲学厘定[J];学术研究;2006年03期
8 钱中文;;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逻辑起点及其历史生成[J];文学评论;2007年01期
9 陈露;;试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2期
10 张立波;;翻译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接受[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德兴;;从实践的向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A];旗帜 方向 使命——青海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张瑞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主题、源泉[A];“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未来”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张梅毅;;瞿秋白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A];瞿秋白研究论丛——纪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65周年专集[C];2000年
4 马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新[A];新境界·新成果——黑龙江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张志军;李精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里程碑[A];新境界·新成果——黑龙江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申小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争鸣与科学辩伪[A];上海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中国发展道路”理论研讨征文集[C];2011年
7 何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问题与视野[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8 赵德兴;;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历史起点[A];改革 求实 创新——青海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优秀论文集[C];1998年
9 田克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A];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赵玉洁;;毛泽东的史学修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蒙丽静;审美意识形态论:蕴涵张力与平衡[N];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赵曜;科学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N];光明日报;2002年
3 刘森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N];人民日报;2003年
4 龚界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新进展[N];北京日报;2004年
5 郭唐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座丰碑[N];安徽日报;2003年
6 郭唐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座丰碑[N];安徽日报;2002年
7 张瑞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主题和源泉[N];陕西日报;2001年
8 李崇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理论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9 陶德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课题[N];光明日报;2004年
10 广州市社科联主席 李权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N];广州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军林;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阮东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
3 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郑海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力波;文化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梁继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苏共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语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占仁;共产国际、联共(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919-1943)[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孔朝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亚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语境[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明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思考[D];吉林大学;2008年
3 徐文杰;早期中国共产党与传统文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晓波;延安整风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韩彪;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D];吉林大学;2009年
6 王连花;土地革命前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D];中共湖南省委党校;2009年
7 杜毅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D];长安大学;2007年
8 张晓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规律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9 姜赫;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杨凌林;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86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86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