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审美体验的逻辑结构
本文关键词:试论审美体验的逻辑结构 出处:《文艺理论研究》199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审美体验 对象世界 语言 直接性 中国美学 理想世界 实践活动 西方现代美学 逻辑结构 海德格尔
【摘要】:正审美体验,是当前美学讨论的一大热点.然而,对于审美体验,人们往往满足于一般性的描述,缺乏具体的阐释.事实上,对于审美体验的讨论,起码包含着三个层面的讨论,即本体阐释:审美体验“是怎样的”,逻辑结构:审美体验“如何可能”,以及形态机制:审美体验“如何是”.
[Abstract]:It is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aesthetic discussion of a hot spot. However,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people often meet in a general description, the lack of specific interpretation. In fact, for a discussion of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discussed at least contains three aspects, namely: ont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is what" logic the structure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how to be possible", and the form mechanism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how to b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审美体验,是当前美学讨论的一大热点。然而,对于审美体验,人们往往满足于一般性的描述,缺乏具体的阐释。事实上,对于审美体验的讨论,起码包含着三个层面的讨论,即本体阐释:审美体验“是怎样的”,逻辑结构:审美体验“如何可能”,以及形态机制:审美体验“如何是”。本文仅限考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琛;;禁止知识产权滥用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J];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12期
2 张永清;生活世界与审美对象意义世界的本源[J];学习与探索;2001年05期
3 王贵勇;试论体育美学问题[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程金海;主客统一与现象学的审美价值观[J];阴山学刊;2003年02期
5 詹七一;美学:从意识形态独白走向对话[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吴艳宇;;艺术:生存还是毁灭?[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7 张云鹏;价值论美学与现象学的方法──莫里茨·盖格尔美学思想研究之一[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潘知常;生命美学与超越必然的自由问题──四论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J];河南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9 张之沧;审美与生存[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张宜书;论技术美与艺术美[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思齐;;论辛弃疾的接受美学思想[A];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肖建华;;“读图时代”的话语方式[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开城;;哲学视野下的文化和海洋文化[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培卫;现代性视野中的新感觉派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闫顺利;过程视域中的发展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07年
3 程现昆;科技伦理研究论纲[D];吉林大学;2007年
4 黄伟;返回艺术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学;2006年
5 隋少杰;文化传播与艺术的机制性生成[D];四川大学;2007年
6 屈健;“长安画派”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7 郝永华;作为表征的文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孔祥文;国共两党对中华文化的态度及两岸关系的传统文化底蕴[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涛;美、日百年动画形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张学昕;南方想象的诗学[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院生;论汉画像墓主人正面像的起源及功能[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2 李鹏程;中国传统视觉符号的价值创新[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揭敏;江西红色旅游网站界面情感化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4 张绍华;诗人之诗:性灵主题与袁枚诗歌的审美特征[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小红;日常交往与人的发展研究[D];延安大学;2007年
6 朱琪;指挥动作的符号体系[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7 刘国秋;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共政策与公平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8 伍敬芳;计算机与互联网术语中的隐喻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9 吴飞飞;当代语境下的文字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胡小兵;从接受理论谈《浮生六记》中意象的传递和翻译[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尔太;美是自由的象征[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2 郭贵春;;用系统原则研究人类认识结构的必要性[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3 赖金良;;“人化的自然”是认识的最终源泉[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4 于乃昌;人的活动与美的本质——学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札记[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5 赵凤英;;试论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6 朱慧珍;;也谈“两个尺度”与“美的规律”——学习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7 周来祥;;关于马克思的人化自然学说和美的本质[J];学术月刊;1983年03期
8 皮朝纲;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审美体验的探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9 李景源;主客体关系三题[J];青海社会科学;1985年01期
10 苗启明;哲学思考重心的演变与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J];云南社会科学;198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仕伦;李天道;;二十世纪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蒋均涛;;触类旁通,不即不离——抒情性作品与审美体验[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毛翊;;关于名字涵义的逻辑[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4 李若溪;吕赛英;;编辑活动的内在演变规律[A];高校编辑出版文集[C];1995年
5 张勇;林作辁;;GOLOG语言及其应用研究[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8年
6 郭瑞;;“创作方法”辨析[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8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4年
7 肖君和;;论社会主义文艺观念[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85年
8 郑国铨;;论文学的价值观念[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85年
9 张全新;;关于斯多葛学派论“来克顿(λεκτσν)”的述评[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10 潘红;;夹缝里的风景——论黄源深先生译《简爱》的审美特点[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欧阳康;马克思实践论思维方式的基本构架[N];光明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徐春发;文化产业:新世纪中国的支柱产业[N];文汇报;2000年
3 王健华;“三个代表”与文化意识[N];光明日报;2001年
4 畅文广;当代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N];陕西日报;2001年
5 止庵;美的极端体验者[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6 牛童;音乐欣赏中的审美体验[N];新疆日报(汉);2001年
7 姚源源;深远的文化背景 崭新的美学探求[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8 陈军科;人文精神与社会发展[N];学习时报;2001年
9 谢嘉幸;美育、主体与有限主体[N];音乐周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杜普蕾;21世纪音乐课能教孩子什么[N];中华读书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敏;走向生命观照的美的教学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苏君;走向审美体验[D];浙江大学;2004年
3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守夫;哲学视域中法的语言和思维层次[D];吉林大学;2006年
5 陈庆辉;诗兴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王焱;庄子审美体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展辉;文艺新思维论纲[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2 谌莉;旅游景区游客体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艳辉;论王阳明的人格美学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乖宁;审美对象的现象学阐释[D];西北大学;2004年
5 赵赞;普通学校音乐教学模式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冷海鹰;心灵世界的生成[D];扬州大学;2004年
7 施进华;试论美育中的审美体验[D];扬州大学;2004年
8 宋证远;对篮球审美体验与美育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吴永红;对现实政治的观照与反思[D];安徽大学;2004年
10 何振浩;过去 现代 未来[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91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91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