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丽江纳西族殉情文化的审美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7 05:07

  本文关键词:丽江纳西族殉情文化的审美研究 出处:《云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纳西族 殉情文化 审美研究


【摘要】:世界上各地各民族都曾经发生过殉情这种人间悲剧,但没有哪一个地方哪一个民族像丽江纳西族这样惨重,并成为了一种历史性的社会习俗,以致于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殉情文化”。丽江纳西族殉情文化已经融入在纳西族社会中,影响着纳西族社会的方方面面。自然哲学观念,是纳西族社会的最为重要,最为原始的美学基础,本文从美学的角度来研究纳西族殉情文化,把丽江纳西族殉情文化的多元文化的深层次结构和种类繁多的纳西族文化展示出来。本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对丽江纳西族殉情文化的源流进行梳理,从传统丽江纳西族婚姻恋爱观的不同时期进行梳理,分析了丽江纳西族殉情文化出现的原因,为论文的展开交代了背景。第二章为纳西族殉情文化总结出了哲学基础,把远古时期的纳西族先民们一直信奉的哲学观念运用到了殉情文化中,丰富了论文的学术性,也从另一面表现了丽江纳西族悠久的文化。第三章分节论述了丽江纳西族殉情文化中展现的审美特质,通过梳理和总结丽江纳西族殉情文化中体现出的,乐生之美,爱情之美,生态之美,归家之美,引用了很多东巴古籍和文献来分别论述,揭示出少数民族的丰富灿烂的文化。第四章在第三章的基础上,把殉情文化表现出的审美意识与纳西族的殉情绘画、殉情文学、殉情音乐、殉情舞蹈等结合起来,分别论述了这些艺术形式中显现出的审美意识,这样不仅丰富了纳西族殉情文化的审美特征,也展示了纳西族传统审美观念的深沉意蕴。也起到了保护民族文化的传承及丰富纳西族审美文化的意义。
[Abstract]:The human tragedy of martyrdom has occurred all over the world, but there is no place where any nation is as tragic as the Naxi people of Lijiang, and has become a historic social custom. Thus created a unique "martyrdom culture" in the world. Lijiang Naxi martyrdom culture has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Naxi society, affecting all aspects of the Naxi society. Natural philosophy. Naxi socie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e most primitive aesthetic basis, this article from the aesthetic point of view to study the Naxi martyrdom culture.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o sort out the source of the Naxi martyrdom culture in Lijiang. From the traditional Lijiang Naxi marriage and love concept of different periods to sort out, analysis of Lijiang Naxi martyrdom culture reasons. The second chapter summarizes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for the Naxi martyrdom culture, and applies the philosophy concept of the ancient Naxi ancestors to the martyrdom culture. Enriched the academic nature of the paper, but also from the other side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ong Lijiang Naxi culture.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e Lijiang Naxi martyrdom culture in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combing and summing up the beauty of music life, love, ecology and home, many ancient books and documents of Dongba are cited to discuss the beauty of sacrifice culture of Naxi nationality in Lijiang. Chapter 4th, on the basis of the third chapter, shows th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of the martyrdom culture and the Naxi nationality's martyrdom painting, literature and music. Combining with martyrdom da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in these artistic forms, which not only enriches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Naxi martyrdom culture. It also shows the profound meaning of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 concept of Naxi nationality, and also plays the significance of protecting the inheritance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enriching the aesthetic culture of Naxi nationality.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8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国华;;浅谈丽江纳西族传统舞蹈的继承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0年17期

2 曹宪文;;一心为公[J];中国民族;1963年07期

3 张大群;;略论丽江纳西族历史上的学校教育[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6期

4 杨沐晓;薛祖军;;丽江纳西族“殉情文化”现象解析[J];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5 于景春;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民族艺术研究;2000年S1期

6 李明江;边陲绽放二月花——读《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志》感言[J];中国地方志;2003年06期

7 和新民;;丽江纳西族[J];民族音乐;2006年01期

8 桑德诺瓦;论汉族流官与丽江纳西族儒学礼乐的形成及分期[J];中国音乐;2005年02期

9 沙正;蠡汉;;乐育英才——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第五中学纪实[J];边疆文学;1995年03期

10 和玉媛;和品正;;云南丽江纳西族家具简述[J];美与时代(上);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风平;;区域文化对创新能力的影响[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2 李翠玉;文洪朝;;市场经济视角下的文化建设[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3 杨福泉;;再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危机——以云南省为例[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俞岚;;浅论领导在工商文化建设中的作用[A];浙江工商行政管理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作清;;黑龙江文化的发展、特点与创新[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6 张鑫;;黑龙江精神文化初探[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7 陈易洲;邹聪顺;;漳州文化特征浅析——兼谈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8 杨宜勇;董进修;;澳门文化产业前景与定位分析[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张华;郑长兴;;研究所文化建设刍议[A];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九辑[C];2002年

10 张守智;;民博会——长春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品牌[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孙若风;机遇:“文化产业”写入中央文件[N];中国文化报;2000年

2 张小明;用传统文化缔造品牌文化辉煌[N];市场报;2003年

3 穆益斌;我们期盼和追求怎样的律师文化[N];法制日报;2006年

4 柳鸿斌;重构现代区域文化 增强九江发展动力[N];九江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单红;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以一种全新的方式[N];无锡日报;2007年

6 本版编辑 易家言 柏文学 金海燕;“洗脚文化”之争争什么[N];中国改革报;2008年

7 孙晓林;推进廉政文化建设[N];吉林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谢颖;中国文化产业在改革开放中前进腾飞[N];人民政协报;2008年

9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局党委书记、局长 冯洪波;实施五大战略 抓好五个一批 为建设和谐邯郸、魅力邯郸、创新邯郸做出积极贡献[N];邯郸日报;2009年

10 中国政法大学 常绍舜;浅谈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心主义特征[N];人民政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平聚;深圳创新文化系统的形成与演变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2 杨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与评价[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峥雯;丽江纳西族殉情文化的审美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年

2 和丽英;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丽江纳西族小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3 葛成艳;论民国时期丽江纳西族的学校教育(1912-1949)[D];云南大学;2015年

4 和玉媛;丽江纳西族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5 曹星;楚文化语境中的道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邓春梅;水田人民俗文化传播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7 姜康;云南傣族、白族龙舟(船)制作文化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5年

8 潘晓磊;甘肃省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9 刘胜男;论英国保守主义政治文化对其政治制度的塑造[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10 李亚威;20世纪50-70年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叙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91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91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5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