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舍夫茨别利的美学思想

发布时间:2018-01-07 17:16

  本文关键词:论舍夫茨别利的美学思想 出处:《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形式 内在感官 直觉 艺术 道德


【摘要】:舍夫茨别利受自然神论和新柏拉图主义影响 ,他超越了英国经验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美学 ,在 1 8世纪的英国开创了一股新的美学思潮。其主要特点和基本观点是 :他强调美的精神本质 ,认为创造宇宙和谐整体的自然神是美的根源 ,他主张美在于形式或具有构型力量 ,美和真、善具有统一性 ;他首创审美“内在感官”说 ,指出内在感官是天生能力 ,具有直觉特点 ,审美感和道德感相通 ,属社会性情感 ;他强调艺术和道德的联系 ,主张按艺术规律发挥道德和审美的教育作用 ,从而对英国和欧洲启蒙运动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Abstract]:Shevsbie Leigh by the Deism and the new Platon doctrine, he transcends empiricism and neo classical aesthetics, in eighteenth Century the UK has initiated a new trend of aesthetics. The main features and basic viewpoint is that he emphasizes the spiritual essence of beauty, that the creation of the universe harmonious whole natural God is the origin of beauty, he the beauty lies in the form or configuration of power, beauty and truth, goodness is the unity of aesthetic; he pioneered the "inner senses", pointing out the inner senses are innate abilit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uition, aesthetic and moral sense is belong to social emotion; he emphasizes the art and moral relation, should follow the laws of art play the role of moral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which has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British and European Enlightenment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B83-09
【正文快照】: 17、1 8世纪的英国美学 ,除了作为主潮的经验主义美学思想和颇有影响的新古典主义美学思想之外 ,还有一种多少受剑桥柏拉图主义影响 ,在经验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之外另辟蹊径的美学思想。舍夫茨别利 (Shaftesbury,Anthony Ashley Cooper,3 rd earl of1 671 -1 71 3 )便是这股美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凤生;;中西绘画的不同风格对科学传播的影响——“李约瑟难题”的一种另类解答[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育红;人为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李震;从认识论到生存论的感性及其审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3 朱鸣雄;宏观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3年

4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9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10 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九华;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2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篱,,迈进大我本体[D];湘潭大学;2004年

3 屈宏;近代中国城市女子服饰变迁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4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9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10 李照修;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立勋;论舍夫茨别利的美学思想[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5期

2 贺志朴;论美是自由的形式[J];北方论丛;1999年01期

3 陈良运;论“善”及古代“美”之功利观成型——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系列之一[J];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4 李斌;;美的生存论意蕴[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5 秦阳闾;美的生成与艺术创造[J];涪陵师专学报;1998年01期

6 徐飞;美即真 真即美──亦论济慈的美学思想[J];重庆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7 韩国良,李幅标;老子论“美”刍议——兼驳“老子反对美的观念”[J];南都学坛;1999年04期

8 蔡艳山;美是道德的象征——康德美学思想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2001年11期

9 吴建国;用“能力说”解决美功利性及其“功利潜在”问题[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12期

10 凌继尧;美的三要素说[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悦笛;;美与日常生活:一种现象学关联[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胡家祥;;谈谈真、善、美[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韩红艳;主体的感性之美[D];西北大学;2007年

2 王黎黎;礼文之美:《礼记》美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935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935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3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