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儒家雅俗论及其当代意义

发布时间:2018-01-08 12:03

  本文关键词:儒家雅俗论及其当代意义 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儒家“雅俗”论 审美日常生活化 文化全球化 雅俗审美的当代意义


【摘要】:儒家“雅俗”论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儒家在审美追求方面 ,强调乐而不淫、求仁得仁、文质彬彬、克己复礼 ,温柔敦厚 ;在人生审美态度方面 ,推崇并倾慕于“雅” ,追求温文尔雅 ;在道德人品方面 ,审美创作则标举雅正而鄙弃淫俗、浅俗和粗俗。所有这些 ,都是当代重建文艺美学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但是 ,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 ,文艺逐渐融入大众文化 ,现代审美日常生活化 ,使原本确定而清晰“雅”与“俗”的美学范畴变得疑惑、模糊 ,经典的传统理论不断被命意裂变所抽空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 ,实有负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科学文化发展的历史使命
[Abstract]:Confucianism is a precious legacy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 In the pursuit of aesthetic pursuit , it emphasizes that the aesthetic category of " elegance " and " elegance " is indispensable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 .

【作者单位】: 四川外语学院
【分类号】:B83
【正文快照】: 一“雅”与“俗” ,是人生美学的重要内容 ,也是艺术美学的重要标准。“雅”是典雅、高尚 ;“俗”是纯真、自然。孔子的“雅俗”论 ,主张隆雅卑俗 ,又赞同化俗为雅 ,在人生审美价值和文艺审美价值上 ,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在中国美学史上 ,雅与俗是既相互对立 ,同时又相互统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凤生;;中西绘画的不同风格对科学传播的影响——“李约瑟难题”的一种另类解答[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震;从认识论到生存论的感性及其审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2 李育红;人为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朱鸣雄;宏观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3年

4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9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10 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九华;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2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篱,,迈进大我本体[D];湘潭大学;2004年

3 屈宏;近代中国城市女子服饰变迁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4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9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10 李照修;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圣;;康德美学中的和谐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年04期

2 卢政;郭玉生;;后现代语境下存在主义美学的当代意义[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年04期

3 王雁;儒家雅俗论及其当代意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9期

4 关明国;王圣;;康德美学思想中的心理和谐建构意义[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张文涛;;宗白华美学思考的当代意义:发现传统,阐扬传统[J];当代文坛;2008年01期

6 李平;设计审美的当代意义[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7 董龙昌;;冯友兰美学思想研究的当代意义[J];枣庄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彭修银;左剑峰;;蔡仪美学的当代意义[J];学术月刊;2007年02期

10 张萌;;浅论中国古典美学“和”的范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孙媛;;困顿中的求索——论马克思主义“美学和历史的”批评标准的当代意义[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徐放鸣;;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前沿问题[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宋生贵;;民族艺术的美学品质与民族文化生态基础[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彭修银;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研究的新创获[N];文艺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薇;20世纪早期中国美育思想浅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杨;蔡元培美育代宗教说及当代意义[D];长安大学;2009年

3 王振君;卢梭的美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黄晖;论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邵艳芹;明代后期新学美育思想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6 段圣玉;张竞生美学思想的现代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邵文秀;先秦道家对美与善关系的思考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燕玲;中国古代美学中的“物化”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孙弋岚;席勒美学理想与日常生活审美化[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崔璨;福柯的生存美学及当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970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970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9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