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学美学思想论
本文关键词:新理学美学思想论 出处:《河南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冯友兰 新理学美学 本体论 艺术论 天地境界论
【摘要】:新理学美学是在冯友兰新理学思想的影响下诞生的,以"理"范畴为中心的共相学说是它的理论基石,方法论的转型是它具体展开的内在逻辑,本体论、艺术论和天地境界论构成了它的核心内容。新理学美学思想的理论建构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在理论上为我们考评"中国美学向何处去"这一问题提供了某种参照,揭示了美学研究的一种可能性向度。
[Abstract]:Neo - Confucianism aesthetics is bor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Feng Youlan ' s new Neo - Confucianism , and the theory of theory is the cornerstone of its theory . The transformation of methodology is its core content . The theory construction of Neo - Neo - Neo - Neo - Neo - Neo - Neo - Neo - Neo - Neo - Neo - Confucianism is not only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 but also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for us to evaluate " where Chinese aesthetics goes to " .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6
【正文快照】: 作为现代中国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冯友兰在融合中西哲学传统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具有现代意味的新理学体系,在海内外学界产生巨大影响,以致形成“冯学”研究的热潮。现有的研究成果对新理学中蕴涵的美学思想的关注程度相对不够。我们认为,冯友兰美学是在其以新理学体系为核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肖鹰;传统中国美学的当代文化意义[J];北京社会科学;1997年02期
2 蒙培元;;理性与情感——重读《贞元六书》、《南渡集》[J];读书;2007年11期
3 周均平;跨世纪历史性转换的前奏──美学转型问题研究综论[J];文史哲;1998年03期
4 叶朗;说意境[J];文艺研究;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长珍;宋儒境界的价值蕴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李新;干成俊;戴兆国;宣庆坤;;回归经典教育 倡导人文教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课程教学笔谈[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宫林;;论中国电影美术之“意象”与“造境”[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蒋寅;;原始与会通:“意境”概念的古与今——兼论王国维对“意境”的曲解[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王冬;李军松;;薛福成与近代中西文化的交融会通[J];北方论丛;2011年02期
6 路振召;;正义与社会正义辨正[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陈博;;略论传统内圣外王思想的理想建构及其内在张力[J];兵团党校学报;2008年06期
8 张旭恺;;新儒家人生境界理论之比较[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9 霍云立;;论古代儒家思想中实践主体的他律性[J];才智;2010年28期
10 张克政;;冯友兰“新理学”义利观及其当代意义略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邓玉琼;;长征精神之当代文化审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A];永恒的动力——贵州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白龙飞;邱环;;儒学变革与中国古代科技[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单纯;;论“新理学”体系中的法哲学思想[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4 于化民;;“一二一”运动中的西南联大教授会与教授们[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5 袁晓梅;吴硕贤;;中国古典园林声景观的三重境界[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臧宏;;谈新时期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两个“转向”[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7 周均平;;审美文化史研究的当代意义[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4 徐伟;超越与救赎:神秘主义精神气质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D];浙江大学;2010年
5 刘伟;诚信知行的形成机制与教育干预[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贾兵;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张小苹;荀子传经考[D];浙江大学;2011年
8 赵炎峰;先秦名家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樊维艳;中国哲学视野下的中国画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张立胜;县令·幕僚·学者·遗老[D];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楠;贺麟文化哲学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晓波;二程之学在近现代中国[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宜;论中国古典建筑之门的审美意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任江维;陶渊明诗歌典型意象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聂云;冯友兰的孔子研究述评[D];西北大学;2011年
6 王静;藉中国古典美学试析《吕蓓卡》由小说到电影的改编[D];河南大学;2011年
7 黄岩;“情理法”在清末的断裂与新生[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羽香;论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地位及作用[D];吉林大学;2011年
9 郝娜;唐代家庭休闲文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劝;西南联大“教授治校”及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伟胜;;冯友兰大全概念的三重解读[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2 秦亚君;;熊十力与冯友兰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J];南方论刊;2010年08期
3 石元镐;;冯友兰自由观初探[J];中州学刊;2007年03期
4 杨国荣;存在与境界[J];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05期
5 马迅;对于现代“中国哲学”框架的愕然——从胡适与冯友兰的学术取径看[J];学术月刊;2004年02期
6 董龙昌;;论新理学美学思想的生成背景[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7 宋志明;;新理学对朱子理学的继承与发展[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程伟礼;中国哲学史:从胡适到冯友兰[J];学术月刊;1995年08期
9 柴毅龙;冯友兰与柏拉图[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4期
10 杨翰卿;冯友兰融道于儒的人生哲学[J];哲学研究;199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勃;朱海波;徐邦海;;基于本体的网络服务模型研究与应用[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何凯文;;中医学的气本体论特点及其对方法论的影响[A];全国中医学方法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傅小凡;;主体与心性——朱熹主体本体论初探[A];朱熹与武夷山学术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4 李甜甜;;基于本体论的供应链知识管理[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罗邦莹;;地理空间信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冯宇;王川川;杨璇;;本体论及其在产品信息组织中的应用[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赵敬华;高慧颖;魏军;;基于本体的商品信息查询系统与算法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8 蒋红;;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反叛与超越:从休谟到马克思[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程瑞;;时空实在论与结构实在论[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10 余治平;;发展是硬道理:生存论本体论的中国演绎——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哲学纪念[A];上海市社联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钱耕森;冯友兰两度访问印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2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方松华;冯友兰:“神游冥想”与古人同一境界[N];社会科学报;2005年
3 王泉根;冯友兰的得意之作与学术散文[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马亚男;专家学者研讨冯友兰学术思想[N];光明日报;2002年
5 方松华;反思20世纪中西哲学比较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李中华邋李运海 李天密;宗璞:家乡的明天会更美好[N];河南日报;2007年
7 丁为祥;探索之路[N];光明日报;2008年
8 高秀昌;中国哲学研究应充分运用逻辑分析方法[N];光明日报;2007年
9 ;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冯友兰[N];光明日报;2000年
10 宗璞;智慧的光辉[N];人民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祝薇;论早期现代新儒家的宗教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汪帮琼;萨特本体论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刘翠;人的生存本体论结构[D];黑龙江大学;2003年
4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李海滢;国际犯罪的基设性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杨玉冰;太极拳本体论[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7 徐岩;制造业企业客户资源管理及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8 肖怀志;基于本体的历史年代知识元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罗国强;论新世纪国际法之本体[D];复旦大学;2006年
10 杨继红;基于本体的中医古籍叙词表构建方法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琮;基于Jena的本体检索模型设计与实现[D];武汉大学;2005年
2 康世杰;以决策为导向的基于本体论的信息系统需求建模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3 周亮;基于OWL-S的Web服务发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4 沈建良;基于本体论的个性化信息搜索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5 闫莉;基于本体的信息检索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6 宋文滇;陈独秀哲学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金岳平;基于本体论的服务组合:Dartflow的设计和实现[D];浙江大学;2005年
8 孙晓波;基于ontology的MC信息建模方法及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9 田进;基于本体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吴薇;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探讨[D];苏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4055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05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