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西比较美学——读钟华《从逍遥游到林中路》有感
本文关键词: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西比较美学——读钟华《从逍遥游到林中路》有感 出处:《文艺评论》2008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西比较美学 海德格尔 逍遥游 中西美学 中国美学 周来祥 中国当代美学 全球化背景 美学研究 大学出版社
【摘要】:正在当今中国与世界正在的深刻变化中,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与本土化思潮的抗拒,成为当今学界引人注目的焦点。影响所及,中西比较美学的兴起和发展,成为美学研究领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Abstract]:In today's profound changes in China and the world,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resistance of localization trend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academic circles.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comparative aesthetic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has become a beautiful scenic spot in the field of aesthetics research.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分类号】:B83
【正文快照】: 在当今中国与世界正在的深刻变化中,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与本土化思潮的抗拒,成为当今学界引人注目的焦点。影响所及,中西比较美学的兴起和发展,成为美学研究领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早在1984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第10届国际美学大会上,,周来祥教授就向大会提交了《中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傅松雪;美在生成:时间美学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谷鹏飞;应用美学学科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烽;析《菜根潭》的美学意味[D];中南大学;2007年
2 朱红梅;绘画的“时空重构”手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士林;;略论“情本体”[J];哲学动态;2011年06期
2 韦拴喜;杨恩寰;;海德格尔的诗性救赎及其理论局限性试析——兼谈诗意地栖居何以可能[J];兰州学刊;2011年07期
3 栗永清;;朱立元先生学述[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6期
4 葛祥国;马国照;;浅谈后现代艺术的本质——基于马克思主义美学视角[J];山花;2011年14期
5 罗绂文;;西方“游戏”审美理论模式的类型研究[J];艺术百家;2010年S2期
6 张瑜;;实践存在论美学“西马化”了吗[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7 李启军;胡牧;;生态美学视阈下人与自然的关系[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8 王思滢;;浅析梅洛-庞蒂现象学美学对环境美学的影响[J];美与时代(下);2011年06期
9 刘旭光;;“审美”不是“艺术化”——关于“审美”的沉沦与救赎[J];文艺争鸣;2011年13期
10 周来祥;戴孝军;;走向读者——接受美学的理论渊源及其独特贡献[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泰然;陈雪;;图像意志与时间意识:对一种“看的方式”的梳理与分析[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毛萍;;论美学的知识论框架[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生态美学的几个问题[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曾繁仁;;新时期生态美学的产生与发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5 刘士林;;废画连篇的时代[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杨春时;;中西主体间性美学的互补:审美同情说与审美理解说[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悦笛;;美与日常生活:一种现象学关联[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韦玲娜;;是“意义”还是“意思”(摘要)——从解释学角度谈对现代艺术的解读[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寇鹏程;;文明差异与中、西审美现代性的区别[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宛小平;;美学和中国美学——兼与章启群先生商榷[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凌继尧;解读“大审美经济”[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厦门大学中文系 杨春时邋刘连杰;建立健全的身体美学[N];光明日报;2008年
3 张政文;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性美学对康德美学的三种典型回应[N];光明日报;2008年
4 ;什么是自我的困境?[N];文汇报;2002年
5 刘士林;都市化进程与中国美学的当代性[N];文艺报;2008年
6 黑龙江大学 张园;谢林带我们重回“艺术”[N];光明日报;2010年
7 曾繁仁;中西交流对话与当代生态美学[N];光明日报;2005年
8 刘晗 禹建湘 肖鹰 简德彬 王岳川 张建永 张法;乡土美学笔谈[N];文艺报;2005年
9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肖建华;当代美学的审美主义转向[N];光明日报;2009年
10 厦门大学中文系 杨春时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德胜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 彭锋;“美学与日常生活”[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周宽;后形而上学与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昌树;海德格尔生存论美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3 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4 张颖慧;伽达默尔审美教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施锐;德意志“希腊想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傅松雪;美在生成:时间美学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雪梅;审美超越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刘连杰;梅洛—庞蒂的身体主体间性美学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刘凯;康德美学中的自由[D];复旦大学;2006年
10 伏爱华;萨特存在主义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要武;庄子与海德格尔美学思想比较[D];安徽大学;2002年
2 张文通;海德格尔的主体间性美学思想[D];厦门大学;2006年
3 王昭勇;论海德格尔思想中大地范畴的美学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肖明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美学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思想述评[D];安徽大学;2002年
6 黄伟;返回意义之源[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马娣子;阿多诺的否定美学思想[D];安徽大学;2005年
8 高波;论美学研究的现象学视角[D];山东大学;2005年
9 王潇;海德格尔美学思想中的神学意蕴[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缪勇;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101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10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