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曲径:元审美与反本质主义的纠葛历程
本文关键词:现代性曲径:元审美与反本质主义的纠葛历程 出处:《社会科学家》2008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现代性进程 元审美 反本质主义 焦虑 非本质主义 后现代理论 后现代主义 理性主义 本质论 审美理性
【摘要】:现代性曲径体现为二维:元审美—本质主义的理性樊篱和非本质主义--相对性的相互制约。回溯历史,中西方都经历了元审美和非本质主义的进程。它们作为两种审美方式影响了现代性的构建。现代性克服元审美与非本质主义的缺陷,力图创建新的审美理性。来自后现代主义的强烈冲击,使现代性焦虑成为可能。现代性进程的曲折,表明现代性重建仍是当代审美形态不可或缺的环节。
[Abstract]:Modernity embodies Labyrinth: rational aesthetic element, two-dimensional barriers and non essentialism Essentialism -- mutual relativity. In history, the western experience and aesthetic element non essentialism process. As the two kinds of aesthetic style influenced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ity. Modernity and aesthetic element to overcome the defect of non essentialism. To create a new aesthetic reason. The strong impact of modernism from, make modern anxiety as possible. The process of modernity that twists and turns, reconstruction is still an integral part of modern contemporary aesthetic aspects.
【作者单位】: 湖南城市学院 湖南城市学院
【分类号】:B83-05
【正文快照】: 本质和非本质就好像是一对难兄难弟,构成事物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本质是事物内在的、特有的、决定这个事物不同于那个事物的最基本的规定,它隐藏在事物的背后,但是总是在制约着事物的运行和状态。非本质从某个角度说,只是事物的表象或者外在状态,它是事物存在的基质但不决定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金辉;结构与历史的辨证——论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2 李胜清;艺术形式的意识形态含义解读[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段吉方;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范式转换与观念变革[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张勇;接受理论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滨州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5 吉献忠;;庄子“无待”哲学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吴致远;后现代语境中的技术与技术哲学[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朱新福;美国生态文学批评述略[J];当代外国文学;2003年01期
8 白爱宏;后现代寓言:马丁·艾米斯的《时间之箭》[J];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02期
9 西元,雪冰;“文革反思”写作中的存在主义影响——刘震云长篇小说的政治-历史阐释[J];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01期
10 李世涛;现代性视域中的中国问题——詹姆逊与中国现代性道路的选择[J];东南学术;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建平;;新公共服务理论视野下公共哲学的话语指向——一种对“新公共服务”的解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陈建平;;“新公共服务”话语理论的后现代尝试——一种对“新公共服务”的解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思齐;;论辛弃疾的接受美学思想[A];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陈越;;论白璧德新人文主义与吴宓的道德批评模式的现代价值——兼论文学批评的道德责任[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庆宗;在理性与价值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3 张家栋;恐怖主义:后现代视角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4 曹孟勤;生态伦理哲学基础的反思[D];清华大学;2004年
5 张彭松;社会乌托邦理论反思[D];清华大学;2004年
6 刘永谋;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7 谢行宽;信用与理性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罗丽;女性主义艺术批评[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9 王辉;迷恋与拒抗下的孤独守望[D];河南大学;2005年
10 张满生;伦理语境下的恐怖主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文;从总体性思辨到症状阅读[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又佳;彼得·艾森曼的建筑话语[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3 洪伟;东晋门阀政治与东晋玄言诗[D];湘潭大学;2002年
4 徐振轩;海德格尔存在论技术观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5 陈爱香;论艾特玛托夫创作中的人道主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应小敏;俄瑞斯忒斯故事的主题学意义及现代性内涵[D];黑龙江大学;2003年
7 谭佳;李泽厚的人生论美学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8 黄成华;现代性道德危机及其重构维度[D];苏州大学;2003年
9 张艳;福柯眼中的“圆形监狱”[D];湘潭大学;2003年
10 樊柯;本雅明艺术审美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秀明;从文的政治化到人的现代性——论当代文学思潮演变的基本轨迹[J];浙江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2 刘思谦;中国女性文学的现代性[J];文艺研究;1998年01期
3 刘思谦;女性文学:女性·妇女·女性主义·女性文学批评[J];南方文坛;1998年02期
4 王一川;王韬——中国最早的现代性问题思想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5 叶立文;开启文化寓言之门──评贾平凹新作《高老庄》[J];小说评论;1999年01期
6 胡志军;现代性视域中的汉语言转向[J];浙江学刊;1999年06期
7 黄万华;原乡的追寻——从一种形象看20世纪华文文学史[J];人文杂志;2000年04期
8 陈太胜;文学理论的意义生成、人文精神和现代性[J];文艺争鸣;2000年03期
9 周星;论中国电影现代性进程[J];戏剧;2000年01期
10 曾裕华;传统与现代性——利奥·斯特劳斯的政治哲学[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太胜;;现代性进程里的文学理论[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杨大春;;从法国哲学看身体在现代性进程中的命运[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聂伟;;钟惦h形鞑康缬懊姥枷氲牡毕虏蚚A];“全球化语境中电影美学与理论新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中起;;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及其当代实践——兼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太胜;结构主义批评在中国[N];文艺报;2000年
2 陈小明(苏州大学);通俗文学·市民社会·现代性[N];文艺报;2001年
3 北师大中文系 王一川;是后现代激活了现代[N];社会科学报;2002年
4 陈江 尤莼洁;让“孝”坦然上讲台[N];解放日报;2004年
5 梁鸿 (文学博士) 文能 (《广州文艺》主编) 阎连科 (《受活》作者);《受活》:发展中的不人道[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6 张洪浩(书评人);颠倒话,,话颠倒[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7 蒋述卓;宗白华与中国现代诗学[N];文艺报;2004年
8 蒋述卓;新世纪古典文学研究态势[N];光明日报;2005年
9 杨大春;跨文化研究的主体间性之维[N];光明日报;2005年
10 阎真;汉语是我们的文化身份[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武洲;多面的现代性诉求[D];浙江大学;2004年
2 叶世祥;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李秀金;日常生活和新时期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遭遇历史[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文杰;造物艺术暨民间工艺的形式美及其审美现代性[D];河北大学;2004年
3 李昊(龙天);现代性语境下的抽象社会与行动个体[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钟红娟;审美与启蒙[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贲利;承接与超越[D];黑龙江大学;2005年
6 王永健;中国文化现代性进程中的尼采情结[D];郑州大学;2005年
7 王晓冬;现代性的缺失——金钱观念与二、三十年代小说现代性特征[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江振峰;关于现代性在中国命运的哲学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9 刘霞;张恨水与张爱玲小说创作比较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周新顺;在“生死场”与“后花园”之间[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126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12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