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生态美育——对生态美学发展的一种思考
本文关键词:走向生态美育——对生态美学发展的一种思考 出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生态美学将重建人类的存在、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平衡互动的审美关系作为美学思考的核心,它的兴起是一场深刻的"美学革命"。走向生态美育由此成为生态美学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美育以生态审美观建构为核心,它可以实现生态美学多重话语资源的平等对话、沟通互补,最终达到融通化合。生态审美观建构应基于现代生态整体观和生态中心论价值理念,体现多元互补原则,融通化合多重生态智慧,并要注意纠正生态主义的极端化倾向。
[Abstract]:Ecological aesthetics will rebuild human existence, symbiotic development and natural ecological harmony, aesthetic balance interaction as the core of aesthetic thinking, it is the rise of a profound "aesthetic revolution". The trend of ecological aesthetic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The ecological aesthetic education to ecological aesthetics construction as the core, it can the realization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multi discourse resources equal dialogue, communication and ultimately achieve complementary financing. The ecological aesthetic construction should combine modern ecological holism and ecology center theory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value, embodied the principle of complementarity, combining multiple financing ecological wisdom, extreme tendency and pay attention to correct the ecological doctrine.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B83-066
【正文快照】: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存在与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追求人的存在之价值与意义的美学一直在不断思考的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矛盾统一关系。在前工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总体上处于相对和谐状态。但自然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矛盾仍然得到特别重视。建立在悠久的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蒙培元;为什么说中国哲学是深层生态学[J];新视野;2002年06期
2 刘耳;自然的价值与价值的本质[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年02期
3 蒙培元;关于中国哲学生态观的几个问题[J];中国哲学史;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道进;;环境伦理学的方法论困境及其症结[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徐文军;吕军利;;刍议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维度[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4 吴尚华;;贾平凹《怀念狼》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陈育德;;生态美学与“美的规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王蓓;林亮明;;技术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演变及其认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7 叶筱莹;;三峡的前世与今生——《孔雀的叫喊》的潜文本与景物书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8 周清叶;;沈石溪动物小说的生态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9 冯雪芳;李艳;;敬重生命 融入自然——生态批评视野下的《老人与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10 廖新丽;;论西顿动物小说中的生态伦理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世东;;论《管子》对生态伦理思想与实践的发展[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黄西川;林林;赵楠;王鹏远;;对南京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及实践模式的研究[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樊浩;;“生态文明”的道德哲学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李世雁;;现代生态学的后现代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路卫华;;从现代科学的维度看生态文明建设[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董驹翔;;科学的人文化[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文刚;;“城市”和“乡村”:于坚诗歌的生态寓意[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2)[C];2007年
8 刘贵华;;对大学学术合理性的追问——从“知识本位”、“关系本位”到“生态本位”的确证[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谢青;;对现代包装设计发展方向的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王凤才;;和谐发展: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牛海霞;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特征及治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刘海东;乘用车轻量化绿色效应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8 白宇;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9 郭瑜洁;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10 郭茂全;新时期西部散文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佳;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困境及其出路[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琳琳;“敬畏自然”观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永刚;政治文化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志军;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邵勇;莱芜北部山区生态农业综合开发与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廖桂霞;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D];湘潭大学;2010年
7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8 兰云贵;硕士研究生学术生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戚海茹;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环境哲学思想及其意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威;生态文明视阈下江西省城镇化建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国雄;论生态美学的美育[J];云梦学刊;2002年06期
2 任宜海;;生态美学视野下美的本质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3 程相占;;美国生态美学的思想基础与理论进展[J];文学评论;2009年01期
4 苏小芸;;生态美育的基本性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李欣复;论生态美学[J];南京社会科学;1994年12期
6 李启军;;系统整体创新的生态美学[J];南方文坛;2005年06期
7 罗小平;;生态美学——音乐美学界应当关注的新视域[J];人民音乐;2010年11期
8 罗小平;;生态美学——音乐美学界应当关注的新视域[J];人民音乐;2010年12期
9 胡建次;;对传统美学学科研究的努力创新与开拓——评曾繁仁先生《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徐恒醇;生态美放谈——生态美学论纲[J];理论与现代化;200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杰;徐苏宁;;城市化进程下城市生态美的意境创造[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徐溯源;;生态伦理与生态美学视角下的城市规划价值观[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丕显;孙琪;;生态美学偏至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纯青;刘新宇;;浅析《园冶》中的生态美学思想[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5 李世葵;;《园冶》的生态智慧对现代园林城市建设的启示[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6 陆强;;论城市景观生态设计[A];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第22分会场论文集[C];2002年
7 王志春;刘瑞华;陈绍愿;王光军;;论城市生态美及其建设[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8 王鹏周;;新中国六十年美学研究历史回顾[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杨岚;;转型期的社会文化审美与文化生态平衡[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10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曾繁仁;生态美学在当代美学学科中的新突破[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韦鹏雁 本报通讯员 田达欢;生态美学研究的范例[N];广西日报;2011年
3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曾繁仁;生态美学的产生及其意义[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曾繁仁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生态美学究竟有哪些新突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刘悦笛;“生态美学”的系统阐释[N];人民日报;2010年
6 安佰鸿 北京语言大学;生态美学会通中西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曾繁仁;建设中国特色的生态美学[N];人民日报;2009年
8 吴承笃;生态美学的新译介[N];文艺报;2010年
9 张元端;生态美学与住宅创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10 李星;探索生态美学建构[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丹麾;当代西方生态建筑的美学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2 王诺;欧美生态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隋丽;现代生态审美意识的生成与文本建构[D];辽宁大学;2008年
4 赵凤远;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杨文臣;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徐国超;审美教育的生态之维[D];苏州大学;2009年
7 陈正勇;自然、神性与美[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翟鹏玉;对生与环进—花婆信仰中的壮族审美生发图式[D];云南大学;2012年
9 李琳;中国佛教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曹瑞娟;宋代生态诗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玮;当前国内生态美学研究中的哲学基础问题探索[D];延安大学;2010年
2 陶冶;生态美学主旨与当代人和自然关系的审美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方焓;生态美育视域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王玉琪;海德尔格生态美学思想批判[D];西南大学;2011年
5 叶超群;生态美学:个体精神生态的建构及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津;基于生态美学思想的家居产品设计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7 邓亚梅;希腊神话的生态美学阐释[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文亮;生态美学视域中的20世纪乡土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艳丽;曾繁仁生态美学思想哲学基础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小云;平衡论生态美学观[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126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12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