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刘师培的美学思想

发布时间:2018-01-12 06:10

  本文关键词:论刘师培的美学思想 出处:《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刘师培 南北文学 近代美学 美学思想 古代乐舞 艺术起源 美学研究 美术 梁启超 本质特征


【摘要】:在中国近代美学中,刘师培的美学研究以学术取胜.他善于用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观点,结合我国文化学术传统,来创造性地阐释我们中华民族的审美材料.提出一些新的见解.他的美学研究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能引起有关专家的注意,但他在关于美学与征实之学的不同,环境对艺术的影响,,艺术起源等问题上的观点,是完全有资格归入以启蒙为特征的中国近代美学的。
[Abstract]:In modern Chinese aesthetics, Liu Shipei's aesthetic research was won by scholarship. He was good at combining the academic tradition of Chinese culture with the academic viewpoint of the western bourgeoisie. To creatively explain the aesthetic materials of our Chinese nat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new views. Although his aesthetic research has not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relevant experts because of various reasons. However, his views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esthetics and the study of truth,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 on art, and the origin of art are fully qualified to be classified as modern Chinese aesthetics characterized by enlightenment.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论刘师培的美学思想胡健【内容摘要】在中国近代美学中,刘师培的美学研究以学术取胜.他善于用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观点,结合我国文化学术传统,来创造性地阐释我们中华民族的审美材料.提出一些新的见解.他的美学研究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能引起有关专家的注意,但他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生;《文论十笺》前言[J];云南社会科学;1981年01期

2 吴雁南;;刘师培的无政府主义[J];贵州社会科学;1981年05期

3 李耀仙;;刘师培政治功过的评价——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而作[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4 李妙根;论辛亥革命前后刘师培的政治思想[J];求是学刊;1983年04期

5 何若钧;论刘师培政治思想的演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6 王锡三;试论屈原骚赋与楚族巫舞的关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7 葛雷;比较文学在法国的兴起[J];外国文学研究;1984年03期

8 黄中模;;论我国评骚理论家的“虚无说 ”[J];贵州社会科学;1984年06期

9 张亚新;;浅议北朝民歌对唐代边塞诗的影响[J];贵州文史丛刊;1984年04期

10 杨海明;;试论宋词所带有的“南方文学”特色[J];学术月刊;198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嵯峨隆;;近代日中社会主义交流之经验——以大杉荣为例[A];近代中国与世界——第二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0年

2 李洪岩;;刘师培何以要背叛革命[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C];2000年

3 李莉;经盛鸿;;辛亥革命的风云变幻与一个知识分子的浮沉荣辱——刘师培的思想嬗变及其教训[A];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4 罗检秋;;清末古文家的经世学风及经世之学[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1年卷[C];2001年

5 张岂之;方光华;;辛亥革命与20世纪初叶人文精神的发扬[A];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1年

6 龚书铎;宋小庆;;辛亥革命时期文化四题[A];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1年

7 普莱斯;;宋教仁与民族认同意识[A];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01年

8 蓝旭;;东汉中叶文风述要[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9 景海峰;;中国文化形象的世纪性转折[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二)[C];2004年

10 戴伟华;;地域文化与唐代诗歌研究导言[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国涛;现代散文谱系一支[N];中国文化报;2000年

2 王泽应;中国伦理学研究回眸[N];光明日报;2000年

3 楼达人;马一浮与刘师培[N];团结报;2000年

4 乐闻;流水十年间[N];中华读书报;2000年

5 迟子建;好书告诉你[N];中华读书报;2001年

6 宇泽;胡著《中国文学史略》跋[N];中国文物报;2002年

7 李帆;学术史:清末民初的显学[N];光明日报;2002年

8 张倩侠;不该被遗忘的大师[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赵晓耕;《春秋》与“春秋决狱”[N];人民法院报;2003年

10 熊晓辉;湘西苗族绺巾舞浅释[N];团结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郭斯萍;人性的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罗云锋;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历史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沈文雪;宋金文学整合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孙福轩;清代赋论流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林红;近代的道家观[D];山东大学;2007年

6 毛新青;刘师培与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华英;清末民初的屈骚批评[D];暨南大学;2003年

2 汤浩;晚清国粹学派诸子学研究略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晓玲;庾信“乡关之思”析论[D];西北大学;2003年

4 郭万金;西学东渐下的现代《诗》学发轫——清季民初《诗经》研究初探[D];山西大学;2004年

5 黄卫春;论从公德和私德出发构建网络社会的道德秩序[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齐浩;文化生活出版社时期巴金的编辑出版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7 赵庆云;试论刘师培早期的民族主义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吴浪波;互助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尉瑞锋;“兼笼前美,作范后来”——魏晋南北朝军旅边塞诗[D];内蒙古大学;2005年

10 宋亚飞;论梁漱溟保守主义思想的个性特征[D];苏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130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130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9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