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劳动创造美理论的现代意义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劳动创造美理论的现代意义 出处:《河北学刊》200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美学理论不同,马克思劳动创造美的理论不仅指出了美和艺术的真正来源,而且还揭示出造物文化、工艺技术和工业设计艺术与文学、绘画、戏剧、音乐、舞蹈、雕塑、建筑等传统的美和艺术的形式一样,都是劳动创造出来的美和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从而在美和艺术领域中开辟出了一些更高更广的新境界与新视域。
[Abstract]:Unlike ontology and epistemology , Marx ' s theory of labor creation not only points out the true source of beauty and art , but also reveals the different forms of beauty and art created by the work of creation culture ,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 design art and literature , painting , drama , music , dance , sculpture and architecture .
【作者单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分类号】:B832.5
【正文快照】: 美和艺术的起源问题,历来都是美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笔者认为,尽管古希腊的模仿说、席勒的游戏说、达尔文和弗洛伊德的生物本能说以及卢卡奇的巫术说都包含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从根本上讲,它们都有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都有忽视美和艺术活动的混沌性、综合性和一体性的基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艳;谢军;;责任问题的价值论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孙淑萍;;高校生态德育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3 周博文;;德育环境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制约[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4 王建民;劳动力商品与人力资本[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5 晏智杰;自然资源价值刍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刘曙光;;马克思“目的作为规律”思想探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刘喜珍;论儒家伦理思想的“和合”价值目标及其现代转换[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8 屈晓婷;李效东;;经济伦理与企业的社会责任[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武才娃!北京100044;文化产品市场化的必然趋势和意义[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10 姬君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途径[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邹小站;;华夷天下的崩溃与中国近代思想的变迁[A];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尹维真;论社区建设中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冯颜利;论全球发展的公正性[D];苏州大学;2002年
4 彭志勇;人性发展与制度创新[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5 鲁卫群;跨文化教育引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蒲蕊;学校的自主性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尚新丽;西汉人口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8 周江;我国房地产经济安全与政府控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9 徐峗;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存在论基础[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张季;城市土地利用分析[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岳华;教育的沉重——由“减负”所引发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刘宁;评价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刘劲杨;现代创新理论与地矿科技攻关创新模式探析——以国家科技攻关305项目为例[D];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
4 李彦敏;河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5 吴秀霞;论人的主体性及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构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6 肖勇;知识经济思想的产生、发展与知识经济学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代华英;初中化学活动化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吕强;生命的困境和超越的自由——试论庄子的“逍遥游”[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鲁礼新;我国农地制度演进与农业绩效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10 曹永国;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教育目的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国华;;论美小札[J];艺术·生活;2000年01期
2 张冰;;从艺术生产到符号消费——论波德里亚对马克思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王和丽;南树霞;;《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美学解读[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8期
4 王世德;;刘再复论李泽厚美学思想的重大意义——读刘再复新著的心得体会[J];美与时代(下);2011年07期
5 杨春时;;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式[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严春友;;论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邹其昌;;美学与知识经济时代[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齐大卫;;“最大的美”——世纪“审美之维”[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张伟;;类美学论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徐书城;;《美学大纲·序》[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王济民;;毛泽东的审美趣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7 ;生态美学的几个问题[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陈晓春;熊良智;;从中国传统本然美学看实践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周怡;;复归意识·山水审美及其文化解释[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应必诚;;《巴黎手稿》与美学问题[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高建平;“和谐美”思想的发展与当代中国美学的选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钱竞;一位在左翼营垒中具有独立个性的美学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高建平;“和谐美”思想与社会理想[N];人民政协报;2007年
4 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 申维辰;构建时代之美[N];光明日报;2008年
5 刘晓燕;作为马克思后学的阿多诺[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黄力之;审美抗御“物欲症”[N];人民日报;2010年
7 白兰;魅力哲学[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8 蔚志建;“继续”美育与和谐社会[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长庚;马克思的感性理论与美学问题[D];复旦大学;2004年
2 张正江;中华人民共和国美育的命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强;走向美的生活[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李琳;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袁志准;日常存在与审美灵境[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马冰初;席勒美育思想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刘汉芸;从人性和谐美论席勒活的形象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樝;商品的审美价值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7 王芳;论马尔库塞的解放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进;自我的转化与审美主体的生成[D];贵州大学;2006年
9 顾颉;多重叠合的审美幻象的生产机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倩;简论李泽厚的美学思想[D];新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170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17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