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本文关键词:审美: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出处:《广西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共产主义 审美活动 理想与现实 现实生活 对象化 存在方式 审美世界 社会理想 自然需求 人的全面发展
【摘要】:
[Abstract]:......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在异化现实与个体性成为基本事实的条件下,,生活于技术世界的现代人不得不思考人是否还可以把握和认识破碎的现实,走向和谐美好的状态。于是对审美的标举和关注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方法和思路。而审美活动是否又可以能使人得到解放,使人性得以完整和复归,则应当回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盖志平;;孔子的审美境界[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2 朱立元;路程;;试论创意产业的审美向度[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年01期
3 王祖哲;;概念分析:快感、美、美感、审美与艺术——兼论美学即是艺术哲学[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郭勇健;;美·审美·艺术——与王祖哲先生对话[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王蓓;;也谈美、审美与艺术——兼与王祖哲先生商榷[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时宏宇;;美、审美与艺术的界定——与王祖哲先生就艺术等概念的探讨[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刘举;;消费语境下的身体解放与审美救赎[J];北方论丛;2011年04期
8 陆贵山;;异化与审美[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年01期
9 阎国忠;;谁在接着朱光潜讲?——“主客观统一”说的逻辑展开[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年01期
10 闫丽丽;田筱源;;美在意象——对叶朗《美学原理》的解读[J];西北美术;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道一;;中国审美的意蕴[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2 段建军;;审美活动中的自我与他人——审美创造价值观简论[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3 钟华;;审美活动特性论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周小仪;;消费文化与审美覆盖的三重压迫[A];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2002·学术前沿论坛文集[C];2002年
5 张奎志;;体验美学:当代美学的一种可行性选择[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李志宏;;60年来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与科学化阐释——认知美学概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罗新宇;;美的社会学定位——对美的历史起源的思考[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段建军;;审美活动中的自我与他人——审美创造观简论[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寇鹏程;;文明差异与中、西审美现代性的区别[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童庆炳;;审美与人的全面发展[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长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养生是一种高尚的审美活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耿文婷;融合相通的“后审美”[N];中国文化报;2000年
3 张静;审美:换一种心态[N];安徽经济报;2004年
4 陈新汉;审美活动的认识论新审视[N];光明日报;2001年
5 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 申维辰;构建时代之美[N];光明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宋广玉;常念如意处,储蓄美和爱[N];南京日报;2008年
7 中国人民大学 袁济喜;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意识[N];社会科学报;2006年
8 陈遵沂;哲学式沉思与审美式沉思的相通相融[N];光明日报;2002年
9 童庆炳;美在关系中[N];人民日报;2005年
10 盖光;论生存视域的深绿色“觉解”[N];文艺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松雪;美在生成:时间美学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成联合;崇高的面相——审美形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5 赵东;自然之道与美学[D];西南大学;2010年
6 刘琴;审美自律性的历史考察与反思[D];复旦大学;2009年
7 刘凯;康德美学中的自由[D];复旦大学;2006年
8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9 谷鹏飞;应用美学学科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
10 王静;作为文化批判的审美[D];黑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朗;回归生活世界:维特根斯坦思想的美学向度[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宗营芳;审美价值的基本理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3 胡宗勇;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美学热的缘起[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4 梁海钢;审美与自由[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彭玲;“仁”的存在论意义及其美学分析[D];中南大学;2005年
6 朱海燕;价值论美学范畴及体系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7 何军民;审美和艺术的自由[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8 任晓文;中国古典审美活动范畴中的“观”[D];山东大学;2010年
9 生岩岩;中国古典审美活动“游”范畴通论[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刘志浩;“通”范畴与中国古代审美主体论[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175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17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