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现代生活
本文关键词:美学与现代生活 出处:《浙江学刊》200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以现代文化发展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基本影响为背景 ,探讨美学与现代生活之间的矛盾关系 ,揭示美学对于现代生活的独特意义。文章围绕着“自我”这个中心概念 ,着重分析“美”、“崇高”两个核心美学概念的文化内含和历史演化。作者的基本思想是 :把被抽象化和普遍化的美学思想还原到历史深处 ,更进一步地发掘它们的文化价值。在新世纪的背景上 ,作者肯定美学的积极意义 ,但明确承认它的危机 ,并且指出 ,新的美学前景需要经历一个从“自我”中心到“世界整体”的审美意识转换。海德格尔的美学美学已经提示了这个转换 ,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则为之准备了丰富的资源。
[Abstract]:This paper , based on the basic influence of modern cultural development on human existence , discusse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aesthetics and modern life , and reveals the unique meaning of aesthetics for modern life .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分类号】:B83
【正文快照】: 一美学是现代文化运动的一个结果 ,而不是一个古老的学科。① 作为本文论述的前提 ,我们首先要指出 ,自 1 60 0开始发展以来 ,现代文化的一些基本特点 :传统宗教统治的瓦解 ,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确立 ,科学、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这一切都产生了一个重要的成果 ,即自我意识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春燕;;生活审美化时代的艺术危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薛雯;朱光潜的文艺与道德关系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钟名诚;;中西交融的散文艺术观——朱光潜的散文思想与创作实践[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中的科学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雪文;趋于人生的艺术,趋于艺术的人生——谈朱光潜的散文观与散文创作[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郭世轩;;消费社会下的文学经典阅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陈琰;;桐城派文论对朱光潜的影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薛磊;;论书评写作的公正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朱从兵;;时代与史学流品[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10 方国武;;《淮南子》文艺理想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以爱;;钱穆论政教关系[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汪树东;;“文学是人学”思想在大学文学教育中的建构与展开—一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为例[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杜蕾;;“译”犹未尽——中国古典诗歌的可译性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钟名诚;;论朱光潜美学思想改造的三个层面[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王云;;消极补偿:中国特色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实践[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6 王馨曼;;马克思《手稿》与中国美学热[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邵南征;社会道德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如昕;反思与重构:我国行政诉讼被告认定规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彬;高校教师学术自由权及其法律保障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蒋艳艳;新课程背景下高考语文试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斗格吉;论《朗萨雯波》的悲剧色彩[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孔元元;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翡翠制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6 刘展;现代安徽诗人诗学批评[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丽芳;生态美学视阈下的沈从文小说创作[D];南昌大学;2010年
8 庄宽;朱自清“透彻了解”阅读教学观刍议[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陈丽;孟超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苏昌强;论卢卡奇的人道主义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克剑;回眸审美自觉中的“崇高”之维——一种对德国古典美学中崇高范畴嬗演的考辨[J];东南学术;2004年01期
2 李小洁;解读《老人与海》的悲剧美与崇高美[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王为民;康德的崇高理论[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黄皎碧;康德美学和崇高美学[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5 罗坚;“凭心而言,不遵矩度”——屈原美学思想论纲[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彭立勋;伯克论崇高与美[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赵卫国;《判断力批判》视野中的范式问题[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8 肖燕雄;美学转型与新美学[J];中国文学研究;2002年01期
9 袁新;作为人之理想存在的美学:席勒美学再探索[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于云才;关于美及美学的思考[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安华;;美学与高科技时代[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2 胡健;;理学与美学札记[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3 胡经之;;超越古典[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曹延;;漫议编排规范化与编辑审美[A];学报编辑论丛(第三集)[C];1992年
5 范藻;;美学 怎样面对电视文化的时代挑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闵南萍;;语言学、美学与护理心理学的关系[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会议暨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0年
7 杨玉东;;精品科技期刊审美价值构成原则分析[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8 王鹏周;;树、山、水:布依民族主体间性审美特质[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建珠;;论图书馆室内环境美[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能昌;;高校学报篇题的编排要讲究形式美[A];学报编辑论丛(第七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程洁;回归实事:政治的美学之维[N];社会科学报;2003年
2 何树彬;“在家上学”挑战欧美学校教育[N];文汇报;2004年
3 青敏;德固赛的安全美学[N];中国质量报;2003年
4 张黔;物象美学的理论基础[N];光明日报;2003年
5 丰书;电影的美学世界[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丁明豪;生活家靠美学营销实现产业突围[N];中国企业报;2010年
7 崔卫平;美学乃伦理之母[N];北京日报;2003年
8 崔卫平;美学乃伦理之母[N];中国邮政报;2004年
9 吴语 编译;我旅美学者找到非典病毒入侵细胞“门户”[N];大众科技报;2003年
10 幽兰女社社长 张乐华 博士;女人,美学,魅力小调侃[N];中国妇女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倪胜;《判断力批判》体系探微[D];复旦大学;2005年
3 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4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张丽芬;艺术生成于存在[D];武汉大学;2005年
6 成联合;崇高的面相——审美形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齐光远;梁宗岱美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8 梁蓝波;论“Ω弧形”的视觉张力[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9 成海鹰;文学欣赏伦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马正应;退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辉;沈从文的生命美学观[D];吉林大学;2006年
2 潘岗;老子的非主体美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 谢海长;华兹华斯美学:超越自然的人文主义思想[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罗鸣;稼轩词审美阐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实;试论多媒体教学中的美学现象[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雷琼芳;论荀子礼学思想的美学诉求[D];新疆大学;2007年
7 苑坤;试论神仙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D];厦门大学;2009年
8 王怀春;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悲怨美[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9 钱正;解读意识形态广告[D];武汉大学;2005年
10 杨龙;英语散文翻译中的风格再现与审美[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223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22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