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蒂后哲学美学思想的两个维度
本文关键词:罗蒂后哲学美学思想的两个维度 出处:《河北学刊》2010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罗蒂 后哲学美学 消解审美形而上学 建构多维文化目标
【摘要】:罗蒂的后哲学美学是介于欧洲大陆唯理论与英美经验论之间的新实用主义美学形态,其性质属于社会与文化美学。罗蒂的后哲学美学有两个精神维度:第一,消解审美形而上学,抵制理性化、逻辑化、知识化、形式化的审美文化形式,反对本体论层面的本质主义及认识论层面的基础主义、表象主义,反对镜式美学及其所追求的深度模式;第二,建构多维文化目标,确定新的文化美学主题。从真、善、美的角度说,其目标是促进社会进步,增进人民幸福;从解释学的角度说,其目标是加强对话,减少痛苦;从反讽与教化的角度说,是逃避通约,走向创造;从哲学文学化的角度说,是偏离概念,关注人生。消解与重构两个维度紧紧围绕一个目标:营造和平、幸福、优雅的生活,如果民主、幸福与抽象观念发生冲突,那么,"民主先于哲学"。
[Abstract]:Rorty's post-philosophical aesthetics is a neo-pragmatic aesthetic form between continental European rationalism and Anglo-American empiricism. Its nature belongs to social and cultural aesthetics. Rorty's post-philosophical aesthetics has two spiritual dimensions: first. Dispel aesthetic metaphysics, resist rational, logical, intellectual and formal aesthetic cultural forms, oppose essentialism at the ontological level and foundationism at the epistemology level, and idealism at the epistemological level. Opposing mirror aesthetics and its depth model; Second, construct multi-dimensional cultural goal and determine the new cultural aesthetic them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its goal is to promote social progress and promote people's happi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rmeneutics, its goal is to strengthen dialogue and reduce suffering; From the angle of irony and enlightenment, it is to evade the covenant and move towards cre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ical literature, it is to deviate from the concept and pay attention to life. The two dimensions of de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closely revolve around one goal: create peace, happiness, elegant life, if democracy. Happiness conflicts with abstract ideas, so democracy precedes philosophy.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2
【正文快照】: 理查德·罗蒂是当代英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其思想享有“后哲学”的美誉,以此为参照,其美学可名之为“后哲学美学”。罗蒂拒斥本质主义和形而上学,反对给美一个确定的本质和边界;他很少用分析性术语解释自己的理论,也没有写过一本带有“美学”字样的著作。在研究对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强世功;文学中的法律:安提戈涅、窦娥和鲍西娅——女权主义的法律视角及检讨[J];比较法研究;1996年01期
2 项贤明;比较教育学的立足点和方法论[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3 罗珉,李永强;西方后现代管理思潮评述[J];财经科学;2002年03期
4 李瑾;“哲学里面”和“哲学后面”的对话——简论普特南对罗蒂的批评及罗蒂的回应[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何林军;消费文化视野下的后现代主义[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6期
6 包国光,王子彦;后现代主义的实质与启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张澍军;略论哲学本体论思维[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王鸿生;反乌托邦的乌托邦叙事——读《受活》[J];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02期
9 张之沧;“信息”的后现代解读[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10 韩克永;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及对文学理论的观照[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潘洪建;知识视域中的教学革新[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7 李显杰;镜像“话语”——电影修辞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艳华;信仰的人学价值意蕴[D];吉林大学;2004年
9 周宁;独白的心理学与对话的心理学——心理学的两种话语形态[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毛景焕;平等体验的生成与班级教学共同体[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云飞;“解释学境遇”的本体论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孔兆政;论康德的权利理论[D];吉林大学;2004年
3 荣立武;语言与逻辑——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4 张宗艳;夕晖还是朝霞[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常江;论哲学的“价值问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顾习龙;后现代主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启示[D];苏州大学;2004年
7 卢永欣;穿透意识形态幻象[D];湘潭大学;2004年
8 吴小叶;对话教学中知识获得基本方式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志强;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原理与阅读教学哲学解释学理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10 谢仁生;试论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韦拴喜;身体转向与美学的改造[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詹德超;论舒斯特曼的通俗艺术观[D];辽宁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225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22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