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人生的现代美学阐释
本文关键词:艺术与人生的现代美学阐释 出处:《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古代艺术以咏叹人生、描写人生为根本主题,神话故事、宗教题材占极次要的成分,艺术—审美境界是中华民族追求的最高精神世界,与西方古代艺术的价值取向截然不同,旧体诗堪为的例。这种民族艺术传统到了现代,由于美学家的阐释和倡导而得到新发展,内容得到充实、具体化,题材有了新的拓展,突出了反映重大的社会政治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人生题材,形成了新的时代特点。但艺术—审美境界仍然是大多数中国人所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艺术的人生观"成为一种新的人生理想,美育和艺术教育得到重视,并认为是健全人格、提高精神生活、进入人生理想境界的最佳途径。
[Abstract]:Chinese to chant the ancient art of life, life is a fundamental description of themes, myths, religious themes accounted for a very minor component, the art of aesthetic realm is the Chinese nation the highest pursuit of the spiritual world, and the orientation of ancient Western art value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ld style poetry is just the case. This traditional folk art in modern times, because of the beauty experts explain and advocate to obtain new development, enrich the content, specific theme, has new development, highlighting the major social and political struggle of 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 life theme, the formation of a new era. But the art aesthetic realm is still the highest spiritual realm of the pursuit of the most Chinese, "the idea of artistic life" has become a new ideal of life, aesthetic and art education i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and that is the perfect personality, enhance the spirit of life, the best way to enter the ideal realm of lif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分类号】:B83
【正文快照】: 一咏叹人生的艺术传统中华民族的童年时代,神话艺术不发达,远逊于古希腊。进入文明时代,原始宗教衰落,新兴宗教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从未占统治地位,宗教艺术也远不如基督教国家发达。其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从野蛮走向文明时代实施礼乐教化,从而代替原始宗教而承担起社会、政治、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韩德民;李泽厚与20世纪后半期中国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周小仪;从形式回到历史——关于文学研究方法论的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5 陈默,金艳滨;论庄子的理想人格及其文化意义[J];北方论丛;2005年01期
6 高时阔;黎文丽;郭开选;赵青娥;;科技论文文体结构所体现的美学特征[J];编辑学报;2006年03期
7 薛富兴;新儒家:李泽厚主体性实践哲学要素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王晚霞;“诚”就天地间——论中庸之道的核心意义[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年02期
9 陈邑华;丰子恺散文的生命意蕴[J];闽江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蒋业华;当代审美教育与“审丑”[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宋妍;;对李泽厚“人的自然化”与“情本体”的质疑[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勇;价值理性与中国文论[D];四川大学;2002年
2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长庚;马克思的感性理论与美学问题[D];复旦大学;2004年
4 王建疆;老庄人生境界的审美生成[D];复旦大学;2004年
5 赵之昂;肤觉经验与审美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曼华;中国画论中的雅俗观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7 宫寒冬;人的心灵世界的文化形式:宗教、艺术与哲学[D];吉林大学;2007年
8 赖翅萍;未竟的审美之旅[D];河南大学;2007年
9 康伟;师生主体间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红;中国传统诗教批判[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卢永和;“自然人性论”基础上的文学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马艳;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谭佳;李泽厚的人生论美学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6 冯柯;“空则有,有则空”[D];河南大学;2004年
7 王裕亮;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美术的紧张[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绪才;“地之子”的诗性创作[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9 侯新兵;新时期审美现代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潘秋枫;沉醉不知归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郭定国;;论审美与做人[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本文编号:14236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23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