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推进与哲学语境的转换
本文关键词:美学推进与哲学语境的转换 出处:《学术月刊》2002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形而上学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二元对立 语境 后实践美学 美学研究 主体意识 主体间性 马克思 海德格尔
【摘要】:
[Abstract]:......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83
【正文快照】: 国内美学研究似乎已经停滞不前了。如何摆脱困境 ,开拓新的局面 ,使美学研究恢复到2 0世纪 80年代初那一鼎盛时期 ,成为学术界的热点 ,这是同行们所关注的。笔者以为 ,若要使当前的美学研究现状有所推进的话 ,应该允许一部分同行在哲学语境的转换中进行探索 ,作出拓展 ,形成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汤文曙;马克思历史观的主体视角及其当代价值[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刘荣清;马克思现代理性主义人性观的生成——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陈爱萍;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孙显元;;总体社会、主体社会和社会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高敏;“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陈绍山;关于消费的哲学反思[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陶富源;“实践本体论”错在哪里[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杨福生;50年代前期我国文学理论教材建设概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史耀疆;制度变迁中的中国私营企业家成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5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10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波;儒学与未来科技[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欣;本体论视域中的美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樊育红;当代知识管理观分析[D];苏州大学;2001年
4 王迅;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述评[D];苏州大学;2001年
5 吴燕;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马克思感性世界理论的初步构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6 张彭松;总体性与历史的终极关切——对青年卢卡奇总体性范畴的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1年
7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李文记;论竞技体操的美学特征[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李红专;试论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尺度与生产力尺度的思想[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奎清;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思维方式[D];郑州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举;;消费语境下的身体解放与审美救赎[J];北方论丛;2011年04期
2 董艳丽;;美学价值的缺失——浅析过程哲学中“秩序”概念的缺陷[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樊文春;;美从何处寻——对生活美学形而下的反思[J];理论与创作;2011年04期
4 夏中义;;青年马克思与中国第一次“美学热”——以朱光潜、蔡仪、李泽厚、高尔泰为人物表[J];文学评论;2011年05期
5 刘杰;;体验意韵美——读《西方美学史》有感[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6 王世德;;刘再复论李泽厚美学思想的重大意义——读刘再复新著的心得体会[J];美与时代(下);2011年07期
7 邱艳艳;张二艳;;论爱与美的相通性[J];考试周刊;2011年43期
8 刘锋杰;;朱光潜与宗白华:美学双峰的并峙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赵树军;;理查德·沃尔海姆美学思想研究综述[J];临沂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盛涛;;詹姆逊与李泽厚: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个案比较[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在昆明召开[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3 陈春文;;母语世界的恋人与尴尬[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4 刘成纪;;重新认识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问题[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唐圣;;论美学的边界[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悦笛;;从美学“在中国"到“中国的”美学——一段西学东渐和本土创建的历史[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闭幕词(摘要)[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8 潘立勇;;本体工夫论与阳明心学美学[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彭锋;;冯友兰美学思想初探[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史红;;“美”的范畴的语义模糊性[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军;哲学是生活的艺术[N];人民日报;2003年
2 尚杰;哲学、情感与精神的空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哲学:给人智慧与乐趣[N];浙江日报;2003年
4 白兰;魅力哲学[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5 齐峰;建构时代美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6 陈遵沂;哲学式沉思与审美式沉思的相通相融[N];光明日报;2002年
7 张政文;康德与西方古典人本哲学的精神救赎意识[N];光明日报;2003年
8 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 申维辰;构建时代之美[N];光明日报;2008年
9 薛永武;康德美学的哲学出发点[N];光明日报;2004年
10 周宁;哲学的语言学转向给心理学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政文;批判哲学框架中的康德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2 周维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中国当代美学[D];山东大学;2007年
3 姜宇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D];复旦大学;2004年
4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潘立勇;本体工夫论与阳明心学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宰政;想象的命运[D];郑州大学;2007年
2 唐圣;论美学与哲学的边界[D];新疆大学;2007年
3 陈海;自由之路[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筵莉;“美学”概念在中国近代的缘起与演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吴泽泉;从理念走向生活[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剑;狄尔泰美学:生命与阐释的二重奏[D];贵州大学;2006年
7 陈剑;人类美学史上的新纪元[D];贵州大学;2008年
8 陶淑兰;总体性追求与审美乌托邦建构[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秦晓寒;中国1980年代的“美学热”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刘军平;洪毅然美学思想的演变轨迹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241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24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