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在哲学与科学之间漂移
本文关键词:美学:在哲学与科学之间漂移 出处:《学术月刊》2010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美学的哲学性和科学性,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却有着诸多的科学因素。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学逐步与哲学分离,而深受科学思维的影响,心理学美学一时成为最有影响的美学潮流。但是,心理学方面研究的进展,并未能取代哲学美学,相反,此后美学的发展,却呈现出走出科学主义的倾向,并继续在哲学与科学之间徘徊。一个世纪以来,美学不断吸取最新科学研究的成果,但也不断突破科学的局限,以发展和完善自身。总的来说,要发展美学,就要坚持美学的人文立场,同时也不拒绝科学研究的成果。
[Abstract]:Aesthetics is a branch of philosophy , but has a lot of scientific factors . From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 aesthetics is gradually separated from philosophy . However , the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s has not replaced philosophy aesthetics . However , the aesthetics has continuously absorbed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latest scientific research . However , aesthetics is being developed and perfected continuously . In general , to develop aesthetics , we must adhere to the humanistic position of aesthetics , and do not reject the resul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B83-02
【正文快照】: 作为一个学科的“美学”,即鲍姆加登和康德意义上的“美学”形成以后,就成了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从那时起,一位哲学家如果试图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而其中缺少美学的话,就会有体系尚未完成之感。19世纪是一个美学大发展的世纪,特别是在德国,所有的哲学家都要谈美学,而所有的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志亮;论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折射的时代精神[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王金龙;生活经验转化为审美经验的心理功能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3 周小仪;从形式回到历史——关于文学研究方法论的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4 王斌;运动直觉的理论建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陈景春;试论审美体验的传播[J];编辑之友;2005年01期
6 魏长增,张品;工业设计与产品语义学[J];包装工程;2003年02期
7 丁黎光,丁璐,曾柳霞;包装设计中融入快乐情感[J];包装工程;2005年03期
8 杨君顺;李璐;;产品设计中PAP评价体系的构建[J];包装工程;2005年06期
9 刘胜志;朱钟炎;;产品语义学和产品设计[J];包装工程;2006年01期
10 刘利;徐人平;;茶包装的色彩心理研究[J];包装工程;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建舜;;云冈石窟双窟造像的审美文化研究——模式、分解与对称、互补[A];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研究卷)[C];2005年
2 侯凤仙;叶宛茵;;浅议我国品牌成衣的色彩策划[A];当代亚洲色彩应用:第四届亚洲色彩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孙迎;;清水出芙蓉——浅析亚洲美白形象的流行[A];当代亚洲色彩应用:第四届亚洲色彩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米宝山;;汉字在纸品包装中的应用[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斌;手球运动情境中直觉决策的实验研究与运动直觉理论的初步建构[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2 姜英;网络文学的价值[D];四川大学;2003年
3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解海江;汉语编码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5 沈克;理性的图像[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姜娓娓;建筑装饰与社会文化环境[D];清华大学;2004年
7 李晓丹;17-18世纪中西建筑文化交流[D];天津大学;2004年
8 肖爱民;综合的时代[D];吉林大学;2005年
9 傅守祥;欢乐诗学: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像[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向科;当代市政办公建筑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舒波;符号思维与建筑设计[D];重庆大学;2002年
3 姚丽萍;从受众选择角度对电视新闻编辑的考察[D];暨南大学;2003年
4 郭琼;家具展览会展示设计初探[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5 方翔;对板式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的探讨[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6 卜庆安;屈大均诗歌意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晓春;叶燮《原诗》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英;排球二传队员的观察力及培养对策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志华;杜夫海纳对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类型的现象学描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10 毛丽芳;读图时代与符号消费[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富兴;从心理美学到哲学美学——20世纪后期朱光潜美学学术道路的反思[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朱立元,刘旭光;从海德格尔看中西哲学美学的互动影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王俊;;论西方现代哲学美学思想的主题——以晚期海德格尔诗意的思想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4 薛富兴;李泽厚实践美学的特征与地位[J];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5 蓝国桥;;康德哲学美学的非理性面孔[J];人文杂志;2008年02期
6 王汝虎;美的本质探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傅其林;论布达佩斯学派的重构美学思想[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2期
8 彭修银;李娟;;王国维美学思想形成过程中日本的中介因素[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P.拉马克;院成纯;;美学:后退、前进与分化[J];世界哲学;2011年05期
10 许兵;美学研究的层级性与拓展向度[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罗坚;;生命的困境和审美的超越——庄子美学的生命意义[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2 张道一;;中国美学站起来[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孟建伟;科学美学的构建[N];光明日报;2004年
2 记者 韩晓玲;执著追求“精神的美”[N];湖北日报;2011年
3 樊志辉;全方位的审美观照[N];光明日报;2002年
4 邱耕田;实践视域中的发展美学[N];光明日报;2003年
5 罗兴华;对称性的美学价值[N];市场报;2003年
6 马佩林;美学研究的“关键词”[N];学习时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潘永辉;康德哲学美学与中国心性哲学[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蓝国桥;“逻辑—心理”结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姚要武;庄子与海德格尔美学思想比较[D];安徽大学;2002年
4 杨增菊;康德先验美学及其现代意义[D];安徽大学;2003年
5 陈惠娟;寻回失落的情感天地[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炯俊;试论李泽厚“情感本体”美学思想[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闫伟伟;迪基的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8 秦凤;柏格森生命美学与“五四”美学思潮[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23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23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