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江南美学在南朝的兴起与多面展开

发布时间:2018-01-14 22:25

  本文关键词:江南美学在南朝的兴起与多面展开 出处:《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江南 中国美学 东晋南朝 唯美 世说新语 巨大影响 良渚文化 吴越文化 山水诗 吴文化


【摘要】:正一、如何在江南美学/中国美学的合一中呈现江南美学这里"兴起"一词不是说江南美学在东晋宋齐梁陈以后才有,而是指这时的江南美学,不像之前的良渚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乃至三国时的东吴文化,不断变化,甚不确定,而有了基本的格局和特征,更为主要的是,它成为了中国的美学主流。正因如此,历来对东晋南朝美学的呈现,都被上接先秦两汉三国西晋,成为了宏观上的中国美学,其江南美学的特征,反而被这一宏观叙述所遮蔽了。从江南美学能够堂堂正正地往上相接,可
[Abstract]:How is, in the southern China aesthetic unity / aesthetics in Jiangnan aesthetics here "rise" is not a term that is in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Jiangnan aesthetics song Qiliang Chen, but to the Jiangnan aesthetics, unlike before the Liangzhu culture, Wu Yue culture, Chu culture, Nai Zhisan in the Soochow culture, constantly changing. What is uncertain, but the basic pattern and characteristics, more importantly, it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aesthetic Chinese. Because of this, has always been on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aesthetic presentation, are connected to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three jin, has become Chinese aesthetics on the macro leve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iangnan aesthetics, instead of being overshadowed by the macro narration. From Jiangnan aesthetics can to be dignified and imposing connected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浙江省重点项目“江南美学史”(项目号09JDJN003Z)的前期成果
【分类号】:B83-06
【正文快照】: 一、如何在江南美学/中国美学的合一中呈现江南美学这里“兴起”一词不是说江南美学在东晋宋齐梁陈以后才有,而是指这时的江南美学,不像之前的良渚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乃至三国时的东吴文化,不断变化,甚不确定,而有了基本的格局和特征,更为主要的是,它成为了中国的美学主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洪增流,彭发胜;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王海洋;;薛宝钗文化人格及其哲理评价[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凤文学;画见大象,不为斩刻之形──郭熙关于山水画创作的一个美学命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5 丁玲;韩拙《山水纯全集》中“气”的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6 朱志荣;论宗白华美学思想的贡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王念东;气韵与文气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高飞;空白与意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王德军;《世说新语》中的"形神"观及其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周中明;姚鼐追求自我的思想嬗变过程及其时代特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黄培清;;从《红楼梦》诗歌的翻译看译诗三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宋丹;俞书伟;王俊涛;;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4 王国绶;;闻一多“绘画美”内涵的再探究[A];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4年

5 余伟伟;;论筷子与刀叉的比较分析对现代设计的启示[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6 张伯昭;;构建京剧学的重大课题:经典化和现代化[A];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郭锦玲;意蕴不同的经典[D];暨南大学;2001年

3 伍世昭;比较诗学视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D];暨南大学;2002年

4 叶帮义;北宋文人词的雅化历程[D];苏州大学;2002年

5 彭文钊;俄语语言世界图景的文化释义性研究:理论与方法[D];黑龙江大学;2002年

6 向明礼;多酸药物电子结构及其与抗肿瘤活性间的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7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9 李瑞明;雅人深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杨合林;玄言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明;魏晋玄学“自然”概念的美学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胜利;论文学的宇宙境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葛伟;新诗史上的流星雨——论“小诗运动”[D];河南大学;2001年

4 童伟;论文学价值[D];扬州大学;2001年

5 刘水平;精英艺术:神的诞生与隐退[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范庆伟;民间意识与臧克家的前期诗作[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吕强;生命的困境和超越的自由——试论庄子的“逍遥游”[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庆卫;论“气韵”的艺术理念[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于德清;智与美的协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磊;基督的天国与佛佑的人间[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美筠;当代西方学者眼里的中国美学——九五深圳国际美学美育会议一瞥[J];国外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2 孙焘;;提升人生境界与“大美育”[J];文艺争鸣;2010年16期

3 高建平;杨玉娟;;美学、美学大会与中国美学的发展[J];文艺争鸣;2010年16期

4 李天道;;中国美学与传统人学[J];固原师专学报;1991年01期

5 潘知常;海德格尔的“真理”与中国美学的“真”——中西比较美学札记[J];天津社会科学;1992年04期

6 邓新华;评李旭《中国美学主干思想》[J];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7 高建平;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美学[J];民族艺术研究;2004年01期

8 成中英,刘翠丽;中国美学中美的动态化过程:诗画交融的创造性和谐[J];世界哲学;2004年02期

9 张家梅;味“和”之内涵及“味”论之美学意蕴[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文放;文化变革与90年代中国美学学术讨论会综述[J];文艺研究;199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道一;;中国美学站起来[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阎国忠;;中国美学缺少什么?[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4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王建疆;;中国美学:从主义出发还是从形态出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徐良;;全球化:中国美学的选择与传播[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傅谨;;中国美学面临的三大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刘恒健;;关于美学转型的沉思——新世纪中国美学之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宛小平;;美学和中国美学——兼与章启群先生商榷[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胡家祥;;中国美学的“理”观念述议[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平;中国美学的地方经验和世界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杨晖 李平;“地方经验”:美学研究的重要元范畴[N];文艺报;2005年

3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 刘士林;中国美学的本土经验及未来发展[N];社会科学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马子雷;中国美学如何走上“美的历程”[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马子雷;为中国美学赢得更多话语权[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本报见习记者 马寅秋 万李娜;走向世界的中国美学[N];团结报;2010年

7 本报特约记者 孙焘;中国美学向世界打开了大门[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叶朗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美学:新世纪新创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刘悦笛 整理 秦韵佳;中国美学和艺术:在开放与“中国性”之间[N];中华读书报;2011年

10 阎国忠;中国美学缺什么?[N];中国艺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兴旺;中国美学发生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徐迎新;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人比较美学观的人类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3 赵建军;魏晋般若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4年

4 张家梅;言意之辩与中国美学[D];暨南大学;2003年

5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6 李春娟;方东美生命美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金雅;梁启超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4年

8 齐光远;梁宗岱美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9 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庞飞;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审美风尚的变迁[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凡娟;对中国美学发展现状的几个宏观问题的尝试性探讨[D];山东大学;2010年

2 周子乔;反思当代中国美学之哲学基础[D];湖北大学;2012年

3 李军;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D];西安石油大学;2011年

4 亓元;中国古典审美接受中的“过度诠释”[D];黑龙江大学;2007年

5 邹启峰;尼采与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美学[D];安徽大学;2004年

6 傅千里;管窥中国现代美学对话“美”[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7 唐善林;启蒙·革命·审美[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怀平;在断层和废墟上重构中国美学大厦[D];安徽大学;2005年

9 刘志浩;“通”范畴与中国古代审美主体论[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梁玉水;实践美学与认知美学作为科学研究纲领——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与当代中国美学状况阐释[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255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255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2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