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的精神现象学解读——兼与杨春时、苏宏斌先生商榷
本文关键词:实践的精神现象学解读——兼与杨春时、苏宏斌先生商榷 出处:《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实践美学 精神发展 实体 自由 精神现象学 伦理 主体性 道德 个体性 本质
【摘要】:实践与实践美学到底是"新"是"后"不应该成为争论的焦点,当代社会实践中精神的缺乏应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实践进行精神现象学解读。精神的本质是实体的自由,是实践中的人向实体的皈依与同一。实践决定和推动着精神由伦理阶段到教化阶段到道德阶段的发展。人的实践有没有精神取决于实践有没有实体的皈依。用实践的精神现象学原理对实践和实践美学中的善("目的")、自由、主体性进行反思,很容易看出当代实践和实践美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也为实践和实践美学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突破口。
[Abstract]:Practice and practical aesthetics are "new" and "post-" should not become the focus of debate, the lack of spirit in contemporary social practice should be an urgent problem.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nterpret the spiritual phenomenology of practice. The essence of the spirit is the freedom of the entity. Practice determines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irit from the ethical stage to the enlightenment stage to the moral stage. The practice of human beings depends on whether the practice is based on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tity. The spiritual Phenomenology principle of practice is good to practice and practical Aesthetics (. "purpose"). It is easy to find out many problems existing in contemporary practice and practical aesthetics,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provide a possible breakthrough for practice and practical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B83-06
【正文快照】: 不可否认,实践美学是当代中国美学30年发展道路上一个值得自豪的成果和收获。在实践美学的理论升华的基础上又创生出了新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这既证明了实践美学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又说明实践和实践美学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近期国内学术界围绕实践与实践美学以及后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f ;超越实践美学:当代中国美学建设的首要任务─兼评刘纲纪先生实践美学观的人本主义哲学基础[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2 朱刚;多声部的实践美学——李泽厚与刘纲纪实践美学之比较兼谈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争[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3 吴冶平,章辉;刘纲纪实践美学观的理论贡献及其局限[J];社会科学家;2004年02期
4 章辉;实践美学:一段问题史[J];人文杂志;2004年04期
5 杨平 ,王生平;美学的动力与转换的向度——"实践美学的反思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J];哲学研究;2004年11期
6 朱振海;谈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争[J];学术月刊;1999年08期
7 章辉;告别实践美学——评两种实践美学发展观[J];学术月刊;2005年03期
8 李丕显;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和理论逻辑[J];学术月刊;1999年08期
9 陈炎;“实践美学”与“实践本体”[J];学术月刊;1997年06期
10 黄健云;;实践美学视野下的人文关怀[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玉能;;实践美学与现代性[A];“美学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傅建世;;“法轮功”邪说是人类精神发展的逆流[A];反邪教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反邪教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奎志;;体验美学:当代美学的一种可行性选择[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王天成;;生命意义的觉解与辩证法的任务[A];“哲学:基础理论与当代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郭琦;;反叛的精灵 自由的化身——评析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晓春;熊良智;;从中国传统本然美学看实践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杨春时;;美学要抗争现代性的重压[A];“美学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汪济生;;“劳动创造了美”还是“劳动生产了美”——对一个源自经典的美学核心命题的辨析与追踪[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9 金文昊;朴东明;;延边地区儿童恶性实体瘤116例临床病理分析[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10 段娟;;自由和生命,究竟哪个更重要?[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曹保明;生存与精神发展的历程[N];吉林日报;2003年
2 苏州大学文学院 王怀义;继往开来 锐意创新[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彭公亮;内在视域的“实践美学”新构建[N];文艺报;2008年
4 李娜;纪念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发表200周年会议举行[N];科学时报;2007年
5 张国清;难以告别的经典年代[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6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张法 章辉;追问美的真相[N];社会科学报;2003年
7 段彬邋李惠斌;乡亲们的干劲更足了[N];商洛日报;2007年
8 金振蓉;应本着求真务实精神发展国产数据库[N];光明日报;2004年
9 上海市美学学会 刘阳 整理;当代美学,不能破坏性大于建设性[N];社会科学报;2007年
10 刘金友(作者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简论程序比实体更重[N];法制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干坤;追寻自由——论经济伦理自由范畴本义[D];中山大学;2004年
2 曹永国;自然与自由[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香;边缘的自由[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茗;从美国“民主”到法国“革命”[D];复旦大学;2005年
5 陈福胜;法治的人性基础[D];黑龙江大学;2004年
6 张清;正义与功利[D];武汉大学;2005年
7 王书明;科学、批判与自由[D];吉林大学;2002年
8 谭德生;自由与控制—电子传媒时代的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卢少鹏;自由与共和国的创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周文文;伦理 理性 自由[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季方;实践美学:历史选择与现实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侯雷;试论人的精神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岳军;斯宾诺莎的自由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燕;公共领域的建构与媒体之关系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5 台明;自由的失落[D];山东大学;2006年
6 王丽;生命美学的理论价值和局限[D];山东大学;2005年
7 郑哲;罗尔斯正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公平正义[D];延边大学;2005年
8 蔡卫华;自由的追求与超越[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鸿央;略论艺术与游戏精神[D];南昌大学;2005年
10 王艳U,
本文编号:14394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39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