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审美时代的审美传播

发布时间:2018-01-18 05:06

  本文关键词:论审美时代的审美传播 出处:《编辑之友》2011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审美文化 审美化 审美理想 新闻文化 文化传播 信息产业 新闻传播 新媒体 传媒文化 社会生活


【摘要】:正15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交往革命"的理论。当时伴随着西方的工业革命,也发生了一场交通和通讯的革命,大众媒体和其他信息产业也开始得到显著发展,世界呈现出进入密集型社会交往时代的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意识到新的媒体将会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一种飞跃式的发展,他们天才地预见到未来社会将出现一种崭新的气象,既社会的需求产生了新媒体,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又
[Abstract]:It was 150 years ago that Marx and Engels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revolution". At that time, accompanied by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the West, there was also a revolution in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he mass media and other information industries are also beginning to grow significantly. Marx and Engels realized that the new media would bring a kind of leap development to social production and life. They were gifted to foresee the emergence of a new atmosphere in the future society, that is,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has produced new media,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and
【作者单位】: 内江师范学院文新学院;
【分类号】:B83;G206
【正文快照】: 15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交往革命”的理论。当时伴随着西方的工业革命,,也发生了一场交通和通讯的革命,大众媒体和其他信息产业也开始得到显著发展,世界呈现出进人密集型社会交往时代的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意识到新的媒体将会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一种匕跃式的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舒芩;;新宠与假面——手机短信传播的文化解读[J];作家;2010年06期

2 杨旦修;聂钰石;;生活审美化对电视剧传播的影响[J];现代视听;2010年02期

3 张晶;;电视艺术的审美文化尺度[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4 ;书讯[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刘瑜;;新传媒时代的艺术设计美学——现代图式艺术设计传播中的审美文化在创意产业中的应用[J];新闻知识;2010年09期

6 陈旭红;;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审美化生存及其批判——鲍德里亚拟真理论的视角[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陈旭红;;视觉文化传播中的审美化身体形象批判[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8 ;书讯[J];华文文学;2009年04期

9 郝婷;;浅谈“超级女声”中的审美[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年01期

10 周海峰;;影像的盛典——论大众传媒文化的特征及审美取向[J];电影文学;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维;白路;;“日常生活审美化”语境下的艺术设计价值探讨[A];创新设计管理:2009清华国际设计管理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玳Z{;;消费时代大众传媒的审美文化特质和创意产业发展[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姚亦锋;;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江苏省村镇景观格局的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昌舒;;论白居易的诗、酒与琴及其美学意蕴[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杨安翔;;审美文化视野下的生态写作[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姚文放;;新中国的三次“美学热”[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陆扬;;文艺学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转向[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8 傅守祥;;大众文化时代的审美生态与身体美学[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9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10 宋生贵;;发现优势 坚持创新 走向超越——再论民族艺术审美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展示[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陶东风;什么是“好生活”[N];中国教育报;2011年

2 黑龙江大学 张园;谢林带我们重回“艺术”[N];光明日报;2010年

3 常芳 中南民族大学;东西互补引导美学未来走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常芳 中南民族大学;东西互补引导美学未来走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西沐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与管理研究室主任;798的变局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境遇[N];美术报;2009年

6 赵勇;审美文化与消费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凌继尧;解读“大审美经济”[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在实践中提升上海审美文化[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文惠;专业纵谈文化产业主导模式[N];工人日报;2008年

10 李万武;升华还是坠落 当代作家该有怎样的文化准备[N];辽宁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桂芳;当代传媒影响下的趣味群体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朱群;中国儿童电视剧的审美文化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3 刘继平;周来祥和谐自由论美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康艳;“审美日常化”理论话语辨析[D];辽宁大学;2009年

5 赵崇乐;体育审美教育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卫华;论西方审美文化视野中的波希米亚精神[D];浙江大学;2008年

7 庄秀芬;古代朝鲜女性汉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谭德生;自由与控制—电子传媒时代的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李明军;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众文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金正;商业步行街的消费—审美需求与文化建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毕京贞;中国当代审美文化世俗化的形态演变与特征解析[D];山东大学;2010年

3 于文涛;沉沦与超越[D];山东大学;2010年

4 冯刚;审美人格及其培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吴琼;中国摇滚乐三十年流变的审美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孟祥彪;“原生态”热潮的审美文化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7 欧俊勇;潮汕歌谣的审美文化解析[D];暨南大学;2010年

8 崔超;网络文化的审美化与审美文化的网络化[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郜静;英国近代经验主义美学的审美趣味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孟Pr;艺术经典的文化哲学思考[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395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395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a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