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新实践美学与“艺术终结”

发布时间:2018-01-18 07:22

  本文关键词:新实践美学与“艺术终结” 出处:《河北学刊》2008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实践美学 审美超越 新实践美学


【摘要】:实践美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在20世纪90年代,实践美学在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中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如今,新实践美学的确立已经成为无可否定的事实,新实践美学的坚持者、拥护者、赞同者正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方式进行着各种各样的论述、阐发、驳诘,以更好地促进新实践美学的进一步发展。在这里,我们推出几篇文章,它们代表了关于实践美学的一些新的思考、新的开拓和新的建议。其目的在于把实践美学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构建多元并存的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作出一定贡献。同时,欢迎对中国当代美学研究和建设感兴趣的同人关注这一专题讨论,并参与其中,努力开创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新天地。
[Abstract]:Practical aesthetics rose in 1950s, and in 1990s, practical aesthetic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in the controversy with post-practical aesthetics.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practical aesthetics has become an undeniable fact, new practical aesthetics adherents, advocates, approvers are from different angles, different aspects, different ways to carry out a variety of discussions, elucidation.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new practical aesthetics, we present several articles, which represent some new thinking about the practical aesthetic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ush the study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to a new height and to make some contribu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with pluralistic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eople interested in the study and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are welcome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is topic and participate in it, and try to open up a new world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6
【正文快照】: 人们普遍认为,美和审美是变化发展的。特别是18世纪启蒙主义哲学和美学,从维科、赫尔德、温克尔曼等人运用历史主义的观点及方法来研究美和审美以来,关于美和审美也像一切事物一样会有一个产生、发展、完结的过程的观点也越来越流行,到了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那里,这种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玉堂;;从“释比”的音译谈羌族释比经典中“神名”的英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沙宗元;;论汉字发展和规范的动态平衡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孙显元;;中共两大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命名的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惠嘉;户晓辉;;论“兴”义的演变及其思维特点[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杨璨;;“火星文”的非语言特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徐福坤;;从汉字的应用看汉字的性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8 王有卫;;语素文字说质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9 孙良诚;;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和言语教学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孙良诚;;高职英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和言语教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铭玉;;谈语言符号学理论系统的构建[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王兆春;;索绪尔符号学说与《墨经》“名实”论之比较[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莉;;索绪尔的语言观及任意性原则对外语学习的启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4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周频;;在学习词典中采用语义网络凸显语词意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6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韩永进;;城市创新的结构与符号逻辑——城市创新经济结构体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路线图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黄荣生;;汉、英姓氏文化差异探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艳;施春宏;;外来词语义的汉语化机制及相关问题[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吴校华;;汉语象声词理据初探[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蕾;中国高水平EFL学习者语言研究:程式语和语言创造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郭嘉;英语语调实验分析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陈雪颂;设计驱动式创新机理与设计模式演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丁一吟;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大众传播学解读[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王伟娜;英汉谚语里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晓;语言符号与货币的通约性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郑宇;后现代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解晓旭;《常谈S堋芳捌涿袼子锘愫退子锎恃芯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范诗言;成语颜色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辉;;实践美学若干问题再探讨——兼与邓晓芒先生商榷[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邓晓芒;;新实践美学的审美超越——答章辉先生[J];河北学刊;2008年04期

3 聂运伟;;原始模仿活动与实践美学的内在规定性[J];河北学刊;2008年04期

4 郭玉生;;实践美学视域中的悲剧与现代性问题[J];河北学刊;2008年04期

5 邓晓芒;;关于新实践美学原理的再思考——再答章辉先生[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刘晶;;不断“自我超越”的实践美学——论新实践美学的发展[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7 杨春时;新实践美学不能走出实践美学的困境——答易中天先生[J];学术月刊;2002年01期

8 张玉能;;新实践美学研究(专题讨论) 主持人讲话[J];云梦学刊;2010年03期

9 易中天;走向“后实践美学”,还是“新实践美学”——与杨春时先生商榷[J];学术月刊;2002年01期

10 李志宏;;人类审美是怎样从无到有的——对新实践美学及实践美学的解析与提问[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何胜莉;游翠萍;;生命关怀与审美超越——文学的灾难书写研讨会综述[A];“抗震文艺与中国精神”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晔原;;葫芦意象的审美超越[A];葫芦·艺术及其他[C];2007年

3 赵心宪;;邓小平文艺政策阐释的人学思路——兼评一种审美文化的社会控制理论[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4 蒋永文;;人的完善:孔子的审美文化功能论——释“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5 韩书堂;;文化多元主义与美的本质问题:关于形式化的历史[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熊金星;直面现实与审美超越[N];文艺报;2009年

2 湖南女子大学 彭江虹;审美超越与现实超越[N];文艺报;2007年

3 胡良桂;直面现实与审美超越[N];人民日报;2008年

4 羽军;现代意识与审美超越[N];文艺报;2000年

5 郭国昌;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N];人民日报;2007年

6 王元骧邋赵建逊;论文艺的“审美超越性”[N];文艺报;2007年

7 彭江虹;精神家园的建构与审美超越论[N];文艺报;2007年

8 余三定;弘扬现实主义文学精神[N];文艺报;2002年

9 周计武;读刘悦笛《艺术终结之后》[N];文艺报;2008年

10 钟涵;关于“艺术终结论”“架上绘画死亡论”及其它[N];文艺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波;生存论视野下的审美超越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2 崔小敬;寒山及其诗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陈雪梅;审美超越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何建良;“艺术终结论”批判[D];浙江大学;2008年

5 洪洋;当艺术成为一个疑问[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6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7 杨庆杰;宋明理学美学引论[D];复旦大学;2005年

8 郑瑞侠;中国古代早期文学边缘角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黎祥伦;论审美超越的价值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琼;师生关系的审美超越[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振民;论庄子的悲情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曹秋月;审美超越浅论[D];山东大学;2008年

5 杜晓沫;当代中国审美发生研究述评[D];吉林大学;2006年

6 黄晖;论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海艳;论毕淑敏创作的生命情结与审美超越[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谢黎明;艺术终结问题及其中国式表征[D];内蒙古大学;2010年

9 刘业明;对美学中“实践”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庄新红;与基督同行[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400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400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e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