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大美不言”:中国美学言意范畴略议

发布时间:2018-01-19 00:30

  本文关键词: 大美不言 言意 儒道释 出处:《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大美不言"是中国哲学言意范畴延伸出的重要美学观念。中国三大思潮儒道释对其都十分重视,并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阐释和论述。从先秦时期言意之辩的提出到魏晋时期言意之辨的形成,再到儒道释对言意之辩的延异和通辨,它们皆玩味于"非默非言"之间,似有所述,而非常所述,缥缈幽茫,不粘不住。不拘泥于物象之表面,不落于经文著作之窠臼。为中国文学和艺术的创构指出了独特的曲径,在中国美学中建构了融通无碍的审美经验论。
[Abstract]:"Beautiful words" is an important aesthetic category Chinese philosophy extends the language and meaning. China three thoughts of Confucianism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it, and has carried on the different degree of explanation and discussion. From the pre Qin period debate between language and meaning to propose to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to form words and meaning, to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release of speech and idea difference and discrimination, they are pondering between "non Mofei words", and the like, the very quiet, misty, not, not stick. The surface does not rigidly adhere to the object, do not fall in the Scriptures. "China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unique structure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in aesthetic China labyrinth, construct the financing obstacle free theory.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在中国哲学中,“言意”这一哲学范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对于言意之辨,在哲学史上也引起过较大的争论,对中国美学、文学和乃至艺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文化中处处透着对言意的思辨,体现了对言意之外的世界本体的追求理路,也显示了对中国文化最高境界的探寻精神。中国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同华;略论中国美学系统的研究[J];社会科学家;1988年06期

2 汝信;新世与中国美学 21世纪中国美学的使命[J];学术月刊;2002年05期

3 晓棣;中国美学:百年历史的学术反省——“百年中国美学”学术讨论会综述[J];北京社会科学;1998年03期

4 罗筠筠;回首百年中国美学——“百年中国美学学术讨论会”综述[J];学术月刊;1998年09期

5 筠筠;“百年中国美学学术讨论会”综述[J];哲学动态;1998年07期

6 王德胜;美学:激情中的困顿──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图景[J];民族艺术;2000年01期

7 焦勇勤;历史中的美学——评《美学的历史——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进程》[J];哲学动态;2001年12期

8 潘知常;中国美学的现代诠释[J];文艺理论研究;1992年03期

9 ;20世纪中国美学之回顾与反思[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0年02期

10 肖鹰;主持人语:超越局限[J];甘肃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2 邹华;;四象三圈:中国美学原点解析[A];“美学与多元文化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高建平;;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美学[A];“美学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徐良;;全球化:中国美学的选择与传播[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高建平;;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美学[A];“美学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傅谨;;中国美学面临的三大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刘恒健;;关于美学转型的沉思——新世纪中国美学之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宛小平;;美学和中国美学——兼与章启群先生商榷[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玉能;;中国美学如何跨入21世纪[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胡家祥;;中国美学的“理”观念述议[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平;中国美学的地方经验和世界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 刘士林;中国美学的本土经验及未来发展[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马子雷;中国美学如何走上“美的历程”[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马子雷;为中国美学赢得更多话语权[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本报见习记者 马寅秋 万李娜;走向世界的中国美学[N];团结报;2010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孙焘;中国美学向世界打开了大门[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叶朗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美学:新世纪新创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叶朗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美学:新世纪新创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叶朗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美学:新世纪新创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叶朗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美学:新世纪新创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耘;唐代美学范型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王兴旺;中国美学发生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徐迎新;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人比较美学观的人类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4 赵建军;魏晋般若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4年

5 张家梅;言意之辩与中国美学[D];暨南大学;2003年

6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7 李春娟;方东美生命美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9 金雅;梁启超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4年

10 齐光远;梁宗岱美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凡娟;对中国美学发展现状的几个宏观问题的尝试性探讨[D];山东大学;2010年

2 亓元;中国古典审美接受中的“过度诠释”[D];黑龙江大学;2007年

3 傅千里;管窥中国现代美学对话“美”[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4 邹启峰;尼采与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美学[D];安徽大学;2004年

5 唐善林;启蒙·革命·审美[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怀平;在断层和废墟上重构中国美学大厦[D];安徽大学;2005年

7 刘志浩;“通”范畴与中国古代审美主体论[D];山东大学;2010年

8 梁玉水;实践美学与认知美学作为科学研究纲领——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与当代中国美学状况阐释[D];吉林大学;2004年

9 王吉凤;《乐记》美学思想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10 孙民;禅宗思想的美学解读[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41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41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5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