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美学多元格局的建构
本文关键词: 大众文化 反本质主义 当代美学 认识论 后现代主义 人类社会 神性指向 古典美学 超道德价值 日常生活 出处:《文艺评论》2011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一、美学的转向与反本质主义的认识论谬误两千多年前,自柏拉图提出"我只关心美是什么"之后,以对抽象的"美的本质"的追究替代对实际的"美的存在"的关注,便构成了古典美学的基本知识形态。这种方法论思想相信任何事物都存在深藏着的唯一的本质,本质和现象的区分提供了人类观察万事万物的基本概念图式,即英国学者波普尔所谓的"本质主义"。
[Abstract]:First, the turn of aesthetics and the epistemological fallacy of anti-essentialism more than 2,000 years ago, since Plato proposed that "I only care about what beauty is", the attention to the actual "existence of beauty" has been replaced by the pursuit of the abstract "essence of beauty". It is the basic knowledge form of classical aesthetics. This methodological thought believes that there is the only hidden essence of everything.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essence and phenomenon provides a basic conceptual schema for human beings to observe everything. The British scholar Popper called "essentialism".
【作者单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分类号】:B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玉能;在后现代语境下拓展实践美学[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毛崇杰;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朱志荣;实践论美学的发展历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陈向义;;实践美学的当前境遇[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3 毛崇杰;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王进;;反本质主义与当代叙事的人生转向[J];求索;2006年08期
5 胡鹏林;后现代转向与实践美学[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南纪稳;;对教学本质研究的理性反思[J];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02期
7 王坤;走向文学的美学——从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说起[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李西建;美学与现代性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前景[J];哲学动态;200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秋海;反对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2 季芳;实践美学的生态维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震;理解的真理及其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杰;海登·怀特的历史书写理论与文学观念[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段吉方;审美文化与中国当下影视艺术的文化指向[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陈秋霞;本质主义及其祛魅历程[D];郑州大学;2003年
3 吴泽泉;从理念走向生活[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燕;从CUDOS到PLACE[D];内蒙古大学;2005年
5 宋云美;人物史传与历史小说的叙事比较[D];南昌大学;2006年
6 王亚兰;本质追寻的迷惘和信念[D];厦门大学;2006年
7 李芳;二维视野中的蒋孔阳美学[D];南昌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潘知常;生命的悲悯:奥斯维辛之后不写诗是野蛮的——拙著《生命美学论稿》序言[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陶东风;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文学评论;2001年05期
3 张玉能;实践美学:超越传统美学的开放体系[J];云梦学刊;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文放;;美学话语转型与人文精神建构——“大众文化与当代美学话语系统”学术讨论会综述[J];社科与经济信息;1994年09期
2 王珂;;试论中国大众文化的审丑转向[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马龙潜;;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中国美学的理论指向[J];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4 闫娟;;试析转型期审美文化的基本表现[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5 建峻;;审美文化与美学学科研究的新动态——全国“审美文化与美学史学术研讨会”综述[J];黄河学刊;1997年02期
6 成艳婷;;理查德·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思想[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段吉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英国: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的起源与发展[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04期
8 朱立元;路程;;试论创意产业的审美向度[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年01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欣敏;;身体美学视野下的刘谦“魔术热”现象思考[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朱青君;;《体验经济时代的审美快乐》[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肖建华;;新疆自然风光的现代美学价值[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杜卫;;论中国美育研究的当代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顾凤威;;后现代的审美悖论与马克思的科学预见[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亢宁梅;;从自我的符号到审美意识形态的代码——中国农民画审美性质分析[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张法;;媚世(kitsch)和堪鄙(camp)——从美学范畴体系的角度看当代西方两个美学新范畴[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8 杨健平;;论中国审美文化接受模式的大转换[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康艳;;当代美学发展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董爱民;审美文化应肩负起引导社会风尚的责任[N];文艺报;2006年
2 厦门大学中文系 杨春时邋刘连杰;建立健全的身体美学[N];光明日报;2008年
3 朔风;美学的百花园中异彩纷呈[N];学习时报;2004年
4 毕会娜;新形势下的新发展[N];文艺报;2008年
5 张晶;审美文化的现代性内涵[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肖鹰;伦理的恶影响美学的美吗?[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 刘士林;中国美学的本土经验及未来发展[N];社会科学报;2008年
8 刘雅娟;平凉人的审美心理[N];平凉日报;2009年
9 代迅;跨文化转向中的中国美学抉择[N];文艺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明;在美学的转捩点上[D];复旦大学;2006年
2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康艳;“审美日常化”理论话语辨析[D];辽宁大学;2009年
4 刘丹凌;苏珊·桑塔格新感受力美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杨波;生存论视野下的审美超越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月;转型期的中国当代审美文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子岸;审美化生存[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雷;摇摆于“灵韵”与“震惊”之间的艺术怪杰[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桂花;当代审美文化视野中的“超级女声”[D];郑州大学;2007年
5 王耘;论阿多诺否定美学的涵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袁梦雅;当今媒体特点及其对大众审美影响初探[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7 何池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众文化的审美前瞻[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8 郭丹丹;当代审美泛化的现状、解构及其走向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王玉兰;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冲突中的美学价值重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彭邦松;中国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244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524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