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20世纪后期中国美学概观

发布时间:2018-02-26 18:27

  本文关键词: 中国美学 新古典主义 阶段 特征 出处:《南开学报》200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新古典主义”是对20世纪后期中国美学审美观念上的描述。本时期中国美学经历过初创、复兴和转型三个历史阶段。哲学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和西化美学是本时期中国美学最显著的学术特征。从审美观念和学术研究方法两个层面认真总结20世纪后期中国美学的理论成果与历史经验是新世纪中国美学有所建树的学术前提。
[Abstract]:Neo-classicism is a description of the aesthetic concept of Chinese aesthetics in the late period of 20th century. In this period, Chinese aesthetics has gone through three historical stages: start-up, revival and transformation. Marxist aesthetics and westernized aesthetics are the most prominent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esthetics in this period. It is new to sum up the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and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Chinese aesthetics in the late period of 20th century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aesthetic concept and academic research method. The academic premise of Chinese aesthetics in the century.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薛富兴;从心理美学到哲学美学——20世纪后期朱光潜美学学术道路的反思[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刘伟;试论唐代传奇小说的诗化特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刘敦萍;从《天净沙》的六种译文看接受美学理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桑农;宗白华美学与玛克斯·德索之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刘萍;黑格尔与叔本华悲剧理论来源之比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潘啸龙;《离骚》“结构”研究论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闻娱;本雅明技术复制艺术理论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王丽梅;中国店名的文化特征[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匡调元;我的治学心路[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宋丹;俞书伟;王俊涛;;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武忠;理想家园[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2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永红;诗筑的远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顾颖;艺术意味的生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文勇;价值理性与中国文论[D];四川大学;2002年

6 程波;先锋及其语境: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8 白芸;理解学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郝文杰;石涛画学与海德格尔艺术哲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10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冰红;优美的多棱镜——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散文写作的审美品格[D];暨南大学;2000年

2 齐成民;论新潮社对新文化建设的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夏秀;荣格原型理论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王进进;对不确定性的召唤:关于批评阐释状态的分析[D];郑州大学;2000年

5 刘宁;大众传播对时尚写作和时尚阅读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1年

6 余意;论宋代文人雅词的审美品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玉敏;论化学美学思维能力及其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侯深;蔡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华伟丽;试论明末清初传奇中的风情喜剧[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丽霞;守望民间[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蓉之;;入境:中国美学[J];艺术·生活;2006年06期

2 邓娜;刘晗;徐飞;;畅论中国美学与文化精神——“李泽厚思想学术研讨会”报道[J];世界哲学;2011年05期

3 李科林;;美的虚实之辨——读张法《美学导论》[J];文艺争鸣;2011年15期

4 李天道;;中国美学审美缘在构成论与道家“自然无心”说[J];宜宾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5 李天道;;中国美学“韵味”范畴之生成原点及特质[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刘颜玲;;论吕o偂拔ㄊ睹姥А薄泄姥Ю砺坌翁奶铰氛遊J];理论月刊;2011年07期

7 余开亮;;中西美学比较中的问题意识——读张法《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J];文艺争鸣;2011年15期

8 闫丽丽;田筱源;;美在意象——对叶朗《美学原理》的解读[J];西北美术;2011年02期

9 鄂霞;;中国近代美学范畴的时代与民族印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10 邓佑玲;;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研究及学科建设的思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道一;;中国美学站起来[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阎国忠;;中国美学缺少什么?[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4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王建疆;;中国美学:从主义出发还是从形态出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徐良;;全球化:中国美学的选择与传播[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傅谨;;中国美学面临的三大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刘恒健;;关于美学转型的沉思——新世纪中国美学之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宛小平;;美学和中国美学——兼与章启群先生商榷[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胡家祥;;中国美学的“理”观念述议[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平;中国美学的地方经验和世界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杨晖 李平;“地方经验”:美学研究的重要元范畴[N];文艺报;2005年

3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 刘士林;中国美学的本土经验及未来发展[N];社会科学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马子雷;中国美学如何走上“美的历程”[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马子雷;为中国美学赢得更多话语权[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本报见习记者 马寅秋 万李娜;走向世界的中国美学[N];团结报;2010年

7 本报特约记者 孙焘;中国美学向世界打开了大门[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叶朗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美学:新世纪新创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刘悦笛 整理 秦韵佳;中国美学和艺术:在开放与“中国性”之间[N];中华读书报;2011年

10 阎国忠;中国美学缺什么?[N];中国艺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兴旺;中国美学发生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徐迎新;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人比较美学观的人类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3 赵建军;魏晋般若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4年

4 张家梅;言意之辩与中国美学[D];暨南大学;2003年

5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6 李春娟;方东美生命美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金雅;梁启超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4年

8 齐光远;梁宗岱美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9 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庞飞;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审美风尚的变迁[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凡娟;对中国美学发展现状的几个宏观问题的尝试性探讨[D];山东大学;2010年

2 亓元;中国古典审美接受中的“过度诠释”[D];黑龙江大学;2007年

3 邹启峰;尼采与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美学[D];安徽大学;2004年

4 傅千里;管窥中国现代美学对话“美”[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唐善林;启蒙·革命·审美[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怀平;在断层和废墟上重构中国美学大厦[D];安徽大学;2005年

7 刘志浩;“通”范畴与中国古代审美主体论[D];山东大学;2010年

8 梁玉水;实践美学与认知美学作为科学研究纲领——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与当代中国美学状况阐释[D];吉林大学;2004年

9 刘伯珍;论“拙”[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孙民;禅宗思想的美学解读[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39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539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7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