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当代美育策略
本文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化” 审美方式 美育策略 出处:《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日常生活审美化"在当代饱受批评是因为其初衷与最终结果之间的距离。正视现实而又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于重视美育,尤其要重视日常生活美育。它要求从政府到个人,从企业到家庭,从传媒到受众,都参与其中,各司其职,并认真汲取传统美育资源,真正做到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的审美追求。
[Abstract]:"Aesthetic of Daily Life" is criticized in contemporary times because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its original intention and the end result. The way to face the reality and solve the problem is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aesthetic education, especially to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daily life. It requires from the government to the individual. From the enterprise to the family, from the media to the audience, they all participate in it, perform their respective duties, and conscientiously absorb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 education resources, so as to truly achieve the aesthetic pursuit of both material and spiritual levels.
【作者单位】:
【基金】: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重点课题“‘日常生活审美化’背景下的高校美育研究”(项目编号:07Z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B834.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器友;20世纪末我国文学颓废主义论纲[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姜继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视野下的消费观念嬗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田义贵;;试论《红岩》文本的传播效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余洁平;儒家道德形而上学的建立——论贺麟的道德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朱万曙;真圆亮俗——黄梅戏表演艺术的美学特色[J];安徽新戏;1996年04期
6 穆亚一;消费异化的产生与危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董学文;文学的接受与审美乌托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5期
8 宋霞;国外学者对科技和高科技问题的研究——由内在论向外在论的转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刘双贵;距离:美学研究的新起点[J];北方论丛;1999年02期
10 田义贵;试论红色经典的传播效果[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震;从认识论到生存论的感性及其审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2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郝文杰;石涛画学与海德格尔艺术哲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7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赵永红;服务选区与代表国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姜英;网络文学的价值[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明;文学作品意义阐释的历史变异性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邱嵘;我国近代美育思想及其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展辉;文艺新思维论纲[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4 吴晓隽;现代旅游活动与文化遗产保护[D];浙江大学;2002年
5 范小玫;消费主义及其对美国当代社会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1年
6 秦海英;论中国大众文化生产和消费的错位现象[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7 谢小英;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分析[D];广西大学;2002年
8 化铉;论欧洲浪漫主义美学与浪漫主义绘画[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谈凤霞;20世纪初中国儿童文学的审美进程(1903-1927)[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葛林;浅析东西方文化中的空间语言[D];黑龙江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仲呈祥;艺术美学与构建和谐社会[N];人民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吴海伦;观:中国传统的审美方式[D];武汉大学;2005年
2 李静;六朝自然环境审美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冀志强;美学沉思与中国哲学观论[D];安徽大学;2010年
4 范昌丽;秦汉环境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蒋金华;论中国古典审美精神[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黄敏姗;大众传媒对当代审美经验的影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曹冶平;超越对象与自我[D];山西大学;2012年
8 刘水芬;生态美学与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价值倡导及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466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546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