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审美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18-03-02 10:38

  本文关键词: 审美 艺术 美 中心 中介 出处:《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关于审美与艺术的关系 ,中外美学史上历来存在政教中心论与审美中心论之争。但两者都没有给审美找到在艺术中的正确位置。确立审美在艺术中的地位的两条途径是 :其一 ,为了包容不是以“美”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各种现代艺术 ,应该把“美的艺术”扩大到“审美的艺术” ,但“美的艺术”仍是艺术的主流。其二 ,为了纠正审美中心论忽视审美与艺术中的其他因素以及审美与艺术之外的其他社会因素的联系这一理论错误 ,必须以审美中介论取代审美中心论
[Abstract]: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esthetics and ar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aesthetics, there has always been a dispute between the theory of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center and the theory of aesthetic center, but neither of them has found the correct position of aesthetics in art. The two ways to establish the position of aesthetics in art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re are two ways to establish the position of aesthetics in art. In order to accommodate all kinds of modern arts, which are not mainly described as "beauty", we should extend "beautiful art" to "aesthetic art", but "beautiful art" is still the mainstream of art. In order to correct the theoretical error that aesthetic centralism neglect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esthetics and other factors in art and other social factors other than art, aesthetic intermediary theory must be used instead of aesthetic-centered theory.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浙江杭州310028
【分类号】:B83-0;J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苏君;走向审美体验——试论研究审美体验的重要意义[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王苏君;审美体验与道德体验[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王苏君;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05期

4 王苏君;审美体验的效用[J];许昌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5 肖建华,吴慧;《文心雕龙》“风骨”说新论[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郑元者;试论劳动说与模仿说的有效性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7 邓晓芒;20世纪中国美学之回顾与反省[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年04期

8 夏滟洲;愉快地听——现代音乐可听性问题的文化学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薛富兴;朱光潜后期美学的历史地位[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刘悦笛;百年中国美学反思的“再反思”两题[J];美与时代;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隋少杰;文化传播与艺术的机制性生成[D];四川大学;2007年

2 熊辉;五四译诗与早期中国新诗[D];四川大学;2007年

3 尚可;中外绘画融合论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4 冯民生;中西传统绘画空间表现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5 叶松荣;断裂与失衡[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徐波锋;教育的审美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仲如;中国学院背景女雕塑家创作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8 孙士聪;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视阈下西马意识形态批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邓庆坦;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整合的可行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10 蔡同军;普罗米修斯的火种[D];苏州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琳;艺术与赞助[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2 姜美;中国山水画空白艺术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崔庆国;非既定结果的二次飞跃[D];天津美术学院;2007年

4 马春影;蔡元培美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安徽大学;2007年

5 林菲;重归山水,诗意栖居[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家玮;高山流水[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梦湖;关于“后新时期”文艺观念变革的若干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杨晓青;童庆炳文艺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金龙哲;油画材料技法研究与实践初探[D];延边大学;2005年

10 童伟;论文学价值[D];扬州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乾;试论美感的性质[J];哲学研究;1981年05期

2 韩兆琦;司马迁的审美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3 曾永成;运用系统原理进行审美研究试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4 滕云;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审美——马克思批评观管窥[J];天津社会科学;1983年S1期

5 樊德三;鲁迅的审美观[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3年02期

6 吴泽惠;略论美及其特征[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7 孙振华;;略谈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3年05期

8 罗飞;;耳朵·眼睛——纪念卡尔·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J];朔方;1983年04期

9 张锡坤;论审美中的直觉[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10 申自强;论审美观察的形象性特征[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伦;沈干;;乳房审美:性、小乳房焦虑与美容矫正[A];江苏省首届性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2 方锡球;;文学发展机制与重写文学史[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吴家荣;;文学批评标准的反思与新论[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苏永进;李朝润;;办好社会音乐的一个有益尝试——浅谈创办江苏电视艺术团的体会[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5 杨辛;;天坛审美[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一辑)[C];1996年

6 张红运;;《水浒传》妇女群象审美新探[A];水浒争鸣[第六辑]——2000年水浒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李进书;;不粘不脱——文学与政治的关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8 谢友福;;动物在英汉谚语中的比喻性用法及其审美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张道一;;中国审美的意蕴[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10 刘道广;;艺术活动及审美对社会文化基调的影响[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s,

本文编号:15561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5561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2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