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生态审美对策论
本文选题:天人合一 切入点:民族审美场域 出处:《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同地域人与自然的意义符码与善的隐喻、转换展现出相应民族生态审美系统的象征空间 ,改变着人地相互适应模式 ,以克服狭隘的自我道德论证与自我需求的毁灭性趋向 ,克服文化部落主义、地域主义偏见 ,消除经济霸权、殖民文化、种族政治与对自然疯狂掠夺带来的文化冲突 ,在最佳对策机制中臻入依天乘时的中和玄域
[Abstract]:The metaphorical metaphors of meaning code and goodness of man and nature in the same region reveal the symbolic space of the corresponding national ecological aesthetic system and change the mode of mutual adaptation of man and land. To overcome the destructive tendencies of narrow self-moral arguments and self-needs, to overcome cultural tribalism, regionalism, economic hegemony, colonial culture, ethnic politics and cultural conflicts resulting from the wild plunder of nature, The Neutral and metaphysical Domain in the Best response Mechanism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学院中文学院
【分类号】: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安(山仑);;论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及其与美学的关系——中国古典哲学和美学札记之一[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5年02期
2 远志明;;论“天人合一”[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3 惠吉兴;;思孟学派天人合一归旨[J];东岳论丛;1988年05期
4 丁绍华;试论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5 路德斌;;孔子“天”论新探——“天”之“境界说”释义[J];孔子研究;1990年03期
6 向世陵;;张h;论天人合一的主体实现[J];孔子研究;1990年04期
7 宁新昌;孟子伦理思想新探[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Z2期
8 田文棠;;论张载“天人合一”的文化认知结构特征[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9 钱穆;;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J];中国文化;1991年01期
10 樊浩;;“天人合一”与“神人合一”——中西方文化精神模式的比较[J];学术研究;199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鸿;;从“天人合一”谈绿色设计[A];2004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李华珍;;中国传统民居的自然环境观[A];第13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暨无锡传统建筑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朱岸林;;传统聚落建筑的审美文化特征及其现实意义[A];第13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暨无锡传统建筑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钱耕森;沈素珍;;《周易》论天地人三才之道[A];易学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易学卷)[C];2005年
5 陈世清;;“天人合一”与对称逻辑——从冯友兰中西逻辑观看逻辑学的发展方向[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金春峰;;关于中哲史之“合法性”与“危机”问题——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跃;;二○一五年的世界——地球环境突变与人类文化转型[A];首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季铁军;;儒家文化与朱熹的生态价值观[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黄石;;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与当代生态和谐观[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10 王栋;;中国古代科学解释的一些例证解析[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 顾作义;创新传统节日文化 建设共同精神家园[N];南方日报;2008年
2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唐眉江;“天人合一”的人文意蕴[N];光明日报;2008年
3 清衣;建构和而不同的文学生态学[N];中国文化报;2008年
4 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叶小文;重视“养生”是件好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5 任晶晶;侯北人山水画展举行[N];文艺报;2008年
6 记者 张东风;千年阿胶文化再现精彩一幕[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7 元阳县新街镇 李云;浅议哈尼梯田的遗产价值[N];红河日报;2009年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同西班牙文化界人士、青年学生座谈时的谈话[N];人民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蒋安全 张金江;文明共存 和谐美好[N];人民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郑红深;陕西红拳获发展机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吕变庭;北宋科技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2 毛丽娅;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赵杰;两种生命的学问[D];山东大学;2006年
4 邱建伟;走向“天人合一”[D];天津大学;2006年
5 陈忠宁;传统和合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6 陈万球;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相强;关于中国园林与生态园林的新思维与实践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细芳;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哲学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2 赵俊霞;迟子建小说的传统文化内涵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文英;试论董仲舒的天人观[D];吉林大学;2005年
4 李蔚;融入传统理念探索现代居住室内环境设计模式[D];湖南大学;2005年
5 邓姣华;中国园林的山水画情怀[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贾军仕;《周易》、《尚书》思想比较研究[D];汕头大学;2005年
7 王巧慧;自然返魅之追思[D];重庆大学;2005年
8 黄延伟;论中国传统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美学问题[D];郑州大学;2005年
9 杨兆华;论古代彝族的人学思想[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黄震宇;中国古代书籍版式形式与成因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15572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557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