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艺境”新诠——兼析宗白华美学的生命哲学倾向

发布时间:2018-03-03 07:07

  本文选题:宗白华 切入点:艺术意境 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20世纪"西方美学中国化"的典型个案,宗白华美学具有鲜明的现代"中国型态",在全球化时代愈发彰显中华美学意蕴和本土文化精神。宗白华美学并非所谓不成系统的"思想感悟"或缺乏巨著的"美学散步",而是一个气象峥嵘、境界幽深的美学体系,它是以生命为美的本体,以妙悟为美感经验,以"艺境"为中心,兼摄人格精神与文化理想的多位一体的"人格-审美-文化"体系结构与学术范式。本文以"艺境"为对象,探讨宗白华艺境论的本体、蕴含、体验方式和研究方法,见出宗白华擅长从生命的视角切入审美与文化问题,其美学思想高扬宇宙的生命精神,文化理念浸染着浓郁的生命情调。宗白华美学的生命哲学倾向对现代美学学科产生深远影响。
[Abstract]:As a typical case of "Western aesthetics in China" in 20th century, Zong Baihua's aesthetics has a distinctive modern "Chinese style", which is more and more evident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of Chinese aesthetics and the spirit of local culture. Zong Baihua aesthetics is not the so-called system of "ideological perception" or the lack of great works of "beauty". Learn to walk, "but a rising weather," The aesthetic system of the deep realm is the Noumenon of beauty based on life, the experience of aesthetic feeling with Miao Wu, and the center of "artistic environment". The system structure and academic paradigm of "Personality, Aesthetics and Culture", which are integrated with personality spirit and cultural ideal,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is paper, taking "artistic environment" as the object, probes into the ontology, implication, experience mode and research method of Zong Baihua's theory of artistic environment. It can be seen that Zong Baihua is good at cutting into aesthetic and cultural issu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and his aesthetic thoughts exalt the life spirit of the universe. The philosophy of life of Zong Baihua's aesthetics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subject of modern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合肥学院中文系;
【基金】: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比较诗学视域下的中国艺术精神研究”(10BZW015)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汪裕雄;审美静照与艺境创构──宗白华艺境创构论评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汪裕雄;审美静照与艺境创构──宗白华艺境创构论评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3 洪增流,彭发胜;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王海洋;;薛宝钗文化人格及其哲理评价[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凤文学;画见大象,不为斩刻之形──郭熙关于山水画创作的一个美学命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6 丁玲;韩拙《山水纯全集》中“气”的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7 桑农;宗白华美学与玛克斯·德索之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朱志荣;论宗白华美学思想的贡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王念东;气韵与文气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陈育德;画形于无象 造响于无声——论音乐与绘画之通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黄培清;;从《红楼梦》诗歌的翻译看译诗三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金松姬;;张衡赋与庄子的自适思想[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4 李应龙;;文化美学视野与中西方古典美学批判[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5 李衍柱;;“天下同归而殊途”——谈中国现代文艺学建设的三种不同模式[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贾京生;;解析中西方色彩的文化观[A];当代亚洲色彩应用:第四届亚洲色彩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陈根;;产品本土化设计在企业品牌建设中的应用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8 宋丹;俞书伟;王俊涛;;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9 王国绶;;闻一多“绘画美”内涵的再探究[A];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4年

10 余伟伟;;论筷子与刀叉的比较分析对现代设计的启示[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郭锦玲;意蕴不同的经典[D];暨南大学;2001年

3 伍世昭;比较诗学视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D];暨南大学;2002年

4 叶帮义;北宋文人词的雅化历程[D];苏州大学;2002年

5 彭文钊;俄语语言世界图景的文化释义性研究:理论与方法[D];黑龙江大学;2002年

6 余颖;城市结构化理论及其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7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向明礼;多酸药物电子结构及其与抗肿瘤活性间的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9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蔺熙民;生命节奏——宗白华美学的形上感型[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赵志文;一语天然万古新——论真情自然艺术之生命[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3 张胜利;论文学的宇宙境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葛伟;新诗史上的流星雨——论“小诗运动”[D];河南大学;2001年

5 徐云知;近20年语感及语感教学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6 刘洁;神理与诗情——论船山诗学的超越本质[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7 童伟;论文学价值[D];扬州大学;2001年

8 邱嵘;我国近代美育思想及其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9 郑勤砚;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10 易小斌;后殖民理论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论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士方 ,王德胜;宗白华美学思想初探[J];文艺研究;1984年04期

2 李杰;《宗白华美学思想研究》[J];文艺研究;1988年04期

3 扬帆;;宗白华美学思想论[J];北京社会科学;1987年04期

4 张泽鸿;吴家荣;;论宗白华的妙悟美学体系[J];美与时代;2007年07期

5 张中秋;艺术美是宗白华美学的拱心石[J];文艺理论研究;1997年04期

6 马慧娜;;论宗白华美学人格理想的形成[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傅明根;“散步”诗学:中西视野观照下的宗白华美学思想[J];求索;2005年06期

8 陈永辉;邱艳;;宗白华美学批评的诗性特征[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萧湛;论宗白华美学的现代意蕴[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李莉;;流云——宗白华美学中由诗渐“境”的生命关怀[J];福建艺术;2008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丽;宗白华的“散步”方式[N];文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田智祥;宗白华的精神人格与美学之路[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蔺熙民;生命节奏——宗白华美学的形上感型[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张美萍;宗白华“空灵”美学思想论[D];中南大学;2009年

3 王艳明;宗白华的“空”观及其美学意义[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600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5600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b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