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儒家人生美学之审美自由域

发布时间:2018-03-05 21:03

  本文选题:儒家美学 切入点:孔颜乐处 出处:《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古代儒、道、释美学都很重视心灵自由问题,都是从"存在"的意义上解释心的,其构成境域就是心的存在方式或存在状态,并且从重视人生出发,都强调个体自身生命意识的培养。就儒家美学而言,无论是"孔颜乐处"还是"曾点气象",都表现出一种对自身生命意识的充分肯定,以及在此基础上珍惜生命、体味生命的审美意趣,其人生境域与审美境域的构成则都是心灵的自由和升华。
[Abstract]:In ancient China,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Buddhism aesthetics all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ssue of spiritual freedom, explaining the mind from the meaning of "being". Its constituent domain is the existence mode or the state of existence of the heart, and from the view of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life, Both emphasize the cultivation of the individual's own consciousness of life. In terms of Confucian aesthetics, both the "Kong Yan Yue place" and the "once point weather" show a full affirmation of their own life consciousness and cherish life on this basis. To appreciate the aesthetic interest of life, the composition of its realm of life and aesthetic realm is the freedom and sublimation of mind.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
【分类号】:B222;B83-092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凤生;;中西绘画的不同风格对科学传播的影响——“李约瑟难题”的一种另类解答[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增惠;石鹏;;马克思论人和自然的关系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吴建刚;;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汪琼枝;;传统义利观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价值基点的不同旨趣[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邢荣;;现代性矛盾的现实根源——马克思的资本视角[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许耀桐;;关于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探讨[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刘大椿;;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关怀[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魏永征;;在“一国两制”下对表达自由与公共权力的界定——一位中国大陆学者看《基本法》23条立法[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李莉娅;叶苗;;舆论引导方式,期待艺术性创新——“开放条件下舆论引导方式”调查与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育红;人为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朱鸣雄;宏观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3年

3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9 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10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九华;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2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篱,迈进大我本体[D];湘潭大学;2004年

3 屈宏;近代中国城市女子服饰变迁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4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9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10 李照修;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一鸣;;孟子的快乐理论及其审美境界[J];华夏文化;2010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凌;;“孔颜乐处”,乐在何处?[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2 孔德立;;儒家的心灵家园——“孔颜乐处”[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3 顾月琴;;再寻“孔颜乐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周建华;;武夷理学对南赣理学的反哺[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覃正爱 彭先兵;周敦颐的“孔颜乐处”思想及其理论价值[N];光明日报;2007年

2 陶继新;精神照射下的孔子世界[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庞朴;儒家的“忧”与“乐”[N];中国文化报;2006年

4 李万刚;孔子的快乐境界及其价值[N];大众科技报;2009年

5 曲阜师范大学 于丽君;关于儒学复兴的双向思考[N];济宁日报;2008年

6 杨丹荷;为什么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N];中华读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学功;冯从吾学术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2 陈天林;周敦颐思想探微[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芳芳;二程的“孔颜乐处”观探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余渊明;寻乐之教与宋代理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强芬;王艮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4 刘婷婷;传统儒家“和”思想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5 石磊;吕大临学术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6 颜廷燕;20世纪的颜子文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帆;以德为福——周敦颐的精神理想与价值追求[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秦希军;周敦颐人生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尚科;宋初理学教育家的道德追求和价值关怀[D];河南大学;2008年

10 张玺;理想人格境界的生成及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71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571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e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