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偕行:孔子美学思想的时间性研究
本文选题:孔子美学思想 切入点:时间性 出处:《孔子研究》2009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仁、诗、礼、乐四个方面对孔子的美学思想进行了勾勒,从中可透析出孔子美学思想的时间性特点。对于孔子来说,没有东西是现成的,想要超越时间的流转,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地创造、营建,纠集过去的传统、未来的希望于当前构成感天动地的理想时刻,这才是最重要和至为关键的。正是这个原因,在当前化的时间构成境域中,仁、诗、礼、乐得其时而显现,在自身显现的同时,美的意味得以出现,审美得以到场。
[Abstract]:From the aspects of benevolence, poetry, propriety and music, Confucius' aesthetic thought is outlined, from which the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Confucius' aesthetic thought can be analyzed. For Confucius, nothing is ready-made and he wants to transcend the circulation of time. It is only when we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create, build, and gather together the traditions of the past and hope for the future that the present constitutes the ideal moment of the earth and the earth that th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crucial thing. Benevolence, poetry, propriety, and pleasure sometimes appear, at the same time as their own appearance, beauty can appear, aesthetic can be on the scene.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B222.2;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飞;;奥古斯丁论创世中的圣言[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2 熊径知;;作为有限与无限辩证存在的世界[J];文教资料;2011年20期
3 乔基庆;;浅析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思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4 翟玉章;;罗素对节俭本体论的追求及其局限性[J];哲学研究;2011年07期
5 李云飞;;胡塞尔的形式-材料图式与先验构造的问题[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杨淑静;;形而上学的终结与时间概念的解构[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7 吴增定;;《艺术作品的本源》与海德格尔的现象学革命[J];文艺研究;2011年09期
8 李章印;;海德格尔的“缘-由-引发”因果性[J];世界哲学;2011年04期
9 陈亚芹;;基于哲学视角的自然资源价值透析[J];黑河学刊;2011年08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菁;;虫洞?——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旅[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陈宝;;时间之思——论流俗时间观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时间观[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3 刘开会;;利科的历史观探析[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4 李恒威;;知觉的两义性及科学的知觉基础[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恒;;列维纳斯的他者:法国哲学的异质性理路[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倪梁康;;时间·发生·历史——胡塞尔对它们之间内在关联的理解[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黄启祥;;刚柔之际的哲学追求——试论詹姆斯实用主义哲学的居间性[A];“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塔西雅娜;对儒道互补理论进行立体、交叉和动态的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姜宇辉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抵抗”同一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牛小侠 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有限性”视域与马克思哲学性质的当代阐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 成中英 采访整理 本报记者 陈菁霞;对现象学发展过程的新思考[N];中华读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欧仕金;存在的真理[D];吉林大学;2008年
2 赵剑;康德哲学的时间视域[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3 杨威;巴塔耶耗费思想探要[D];复旦大学;2012年
4 赵海英;走向他者之途[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伟;先秦“性”概念探本[D];吉林大学;2007年
2 罗国华;马克思哲学实践主体性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胡传顺;论海德格尔的时间性与历史性[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轶飚;《存在与时间》中的死亡问题[D];四川大学;2007年
5 胡庆利;梅洛—庞蒂时间观探析[D];河南大学;2007年
6 陈珂;海德格尔的《时间概念的历史》[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黄侃;自由从存在中涌现[D];贵州大学;2007年
8 娄玉宇;必然性的出离和曾在的回归[D];湘潭大学;2007年
9 张逸婧;时间的叙事性[D];复旦大学;2008年
10 王鑫;海德格尔当前化“此在”与时间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882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588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