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文献基础与理论拓展”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
本文选题:生态美学 切入点:文献基础 出处:《中州学刊》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2017年3月18日至19日,"生态美学:文献基础与理论拓展"学术研讨会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生态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会在济南举行。此次会议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等科研机构与高校的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生态美学是在新的生态文明时代应运而生的美学形态,如今已成为我国学术领域富有创新性的理论形态,并与国际学术界的欧陆现象学生态美学、英美分析哲学环境美学形成三者交流对话的发展之势。
[Abstract]:From March 18th 2017 to 19th, the symposium on "ecological aesthetics: literature foundation and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major project of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literature collation and research on ecological aesthetics", was held in Jinan. The conference was sponsored by the Center for Art and Aesthetics Studies of Shandong University, More than 80 experts and scholars from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Wuhan University, Zhejiang University, Shanghai University, and oth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universities attended the symposium. Ecological aesthetics is the aesthetic form that emerged in the new era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Nowadays, it has become an innovative theoretical form in the academic field of our country, and has formed a developing trend of communication and dialogue with the European phenomenological ecological aesthetics of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ircles and the Anglo-American analytical philosophy environment aesthetics.
【分类号】:B83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徐叶;首届全国生态美学研讨会综述[J];文艺研究;2002年02期
2 吴承笃 ,徐瑾瑛 ,叶莎莎;“首届全国生态美学研讨会”召开[J];哲学动态;2002年03期
3 高中华;生态美学:理论背景与哲学观照[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4 刘俊男;熔古今文化于一炉 拓生态美学研究之蹊径——读邓绍秋先生《道禅生态美学智慧》[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5 孙琪;问题与出路——对近年国内生态美学研究的反思[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刘精科;国内生态美学研究综述[J];中州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7 银建军;中国生态美学研究述论[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04期
8 李晓林;;生态美学[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张相轮;论生态美学的基本规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张伟;;关于生态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繁仁;;新时期生态美学的产生与发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2 张德兴;;自然美:从生态美学的角度看[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李丕显;孙琪;;生态美学偏至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庆本;;国外生态美学状况[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5 李泽淳;;关于生态美学研究的几点思考——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提纲[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生态美学的几个问题[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李泽淳;;关于生态美学研究的几点思考[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曾繁仁;;走向更加深入和成熟的我国生态美学研究[A];东方丛刊(2005年第2辑 总第五十二辑)[C];2005年
9 袁鼎生;;生态美学的学科建设[A];东方丛刊(2005年第2辑 总第五十二辑)[C];2005年
10 孙辉;;返魅的前奏——罗伯-格里耶创作的生态美学意义[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悦笛;“生态美学”的系统阐释[N];人民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唐景莉;生态美学:注重人与自然整体和谐[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彭立勋;生态美学:人与环境关系的审美视角[N];光明日报;2002年
4 万莲子 王琼;中国生态美学的意蕴[N];文艺报;2005年
5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曾繁仁;生态美学的产生及其意义[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成员 卢甲甲;生态美学丛书:探究新的生态审美观[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7 曾繁仁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生态美学究竟有哪些新突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安佰鸿 北京语言大学;生态美学会通中西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曾繁仁;生态美学在当代美学学科中的新突破[N];中国文化报;2010年
10 吴承笃 徐瑾琪 叶莎莎;西安:探讨人与环境关系[N];中国文化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静;易学思想与生态美学建构[D];辽宁大学;2011年
2 赵凤远;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蓉;共生—生态美学的基点[D];扬州大学;2008年
2 叶超群;生态美学:个体精神生态的建构及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玮;当前国内生态美学研究中的哲学基础问题探索[D];延安大学;2010年
4 陶冶;生态美学主旨与当代人和自然关系的审美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婷;生态美学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出路[D];兰州大学;2007年
6 邵琳琳;论中国古代天人观如何融入生态美学[D];辽宁大学;2015年
7 黄玉婷;“崇高”在生态美学中的价值回归[D];内蒙古大学;2015年
8 徐蓉;从自然美学到生态美学[D];苏州大学;2015年
9 孙正楠;当代中国生态美学的理论形态与实践拓展[D];黑龙江大学;2015年
10 陈梦之;中国“梅”的生态美学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879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587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