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萌生“畅神”自然审美观刍论
本文选题:汉代 切入点:畅神 出处:《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流行的观点认为,"畅神"说是晋宋以后产生的自然审美观。我们认为,全面考察汉代有关文献资料以及相关的时代特点和哲学文化背景,即使依据最严格的标准来衡量,也可以认定汉代已经萌生了"畅神"自然审美观。
[Abstract]:The popular view is that the theory of "Changshen" is a natural aesthetic concept that emerged after the Jin and Song dynasties. We believe that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lev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an Dynasty as well as the relev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the philosoph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even if measured according to the strictest standards, It can also be concluded that the Han Dynasty has sprouted the natural aesthetic concept of "unobstructed spirit".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晓娟;故园之恋——论萧红的家园意识[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胡克森;儒家理想政治与西汉政权[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3 成康;论稷下学宫的组织文化[J];现代大学教育;2004年06期
4 谢亮;;启蒙者的困境——孙中山论“国民性”问题的个案分析[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炎冰;知识分子与五四运动[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陈允锋;汉赋作家的生命欲望及其创作心理特点[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03期
7 徐国荣;六朝名士的情礼之争[J];文史哲;2000年03期
8 郭学信;时代迁易与宋代士大夫的观念转变[J];文史哲;2000年03期
9 赵行良;中国古代人文精神之形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夏毅辉;试论孔子的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高建立;;从心性论看朱熹对佛学思想的吸收与融会[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叶慧珏;;新闻点评的异化:大众传媒和专家学者的相互介入及其方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肖永明;彭爱华;;阳明心学的兴起对书院讲学的影响[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宗明华;;庄子与魏晋文人的独立人格意识[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5 郝虹;;儒学的官方意识形态化与东汉党人的人生价值观[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6 郝虹;;儒学的官方意识形态化与东汉党人的人生价值观[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全国首届东周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苑;才子佳人小说:从一种新小说类型到一种新文学样式[D];复旦大学;2007年
2 程群;道教生死观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张晓溪;启蒙与醒世[D];吉林大学;2007年
4 管恩好;青铜文化与《诗经》发生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苗宏慧;近代企业家群体与政治思潮嬗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黄剑;美术场域“艺术家”角色的建构[D];上海大学;2007年
7 杨小辉;从士绅到知识分子[D];上海大学;2007年
8 黄富成;汉代农业生产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9 聂春华;董仲舒美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8年
10 王璜生;语言与观念的嬗变[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院生;论汉画像墓主人正面像的起源及功能[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2 吕江会;论汪曾祺小说创作的悲剧意识[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圣;六朝隐士与政治、学术文化之关系[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4 罗欣;北魏选官制度的变迁[D];南昌大学;2007年
5 张室龙;明清徽州的塾师[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6 康旭峰;社会史视角下的明清农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7 何巧云;儒学的区域化发展[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8 梁晨;两汉谶纬之学的源流与兴盛[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9 贾红;对《儒林外史》中士人社会责任问题的反思[D];山西大学;2007年
10 许晓静;由《颜氏家训》看南北朝社会[D];山西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顺相;;漫谈道德比喻[J];道德与文明;1983年06期
2 张道葵;;刘勰与自然美[J];固原师专学报;1989年02期
3 王蕴;;从《源氏物语》看日本传统的自然审美观[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4 章尚正;苏轼的自然审美观与山水文学创作[J];江淮论坛;1992年02期
5 王小舒;论徐霞客的审美观[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6 张利群;庄子的自然审美观特征及其意义[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7 宋建林;中国古代自然审美观[J];北京社会科学;1994年04期
8 金人;;别眼识天工——《中国山水文化大观》读后[J];民主;1996年01期
9 ;“比德”与“畅神”——从两种传统的自然审美观看其不同的人格修养取向[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10 覃寿芳;论孔子的自然审美观[J];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范玉刚;;自然美内涵阐释及其对生态环境的价值[A];审美与艺术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郭之瑗;;试论“比德”性自然审美观[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张加祥;战争废墟中掘出的明珠[N];西藏日报;2001年
2 谭容培;中国古代自然审美观管窥[N];光明日报;2004年
3 赵之昂;历史与未来的审美文化探索[N];文艺报;2004年
4 孙成毅;论风光摄影的象征性[N];中国摄影报;2005年
5 王莉芳;传统观赏植物的文化内涵[N];友报;2006年
6 彭修银;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研究的新创获[N];文艺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德杰;潘岳的思想与文风之形成[D];河南大学;2003年
2 赵国乾;“畅神”说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D];郑州大学;2003年
3 贺晓娟;论植物造景中的审美观[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4 程霞;中国山水诗画产生的历史渊源[D];郑州大学;2006年
5 兰寿春;唐前“物感”说的生成与嬗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90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590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