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魏晋审美意境的转变看哲学史的逻辑发展
本文选题:魏晋玄学 切入点:审美 出处:《晋阳学刊》200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魏晋时期是中国美学史上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主要受玄学思潮的影响,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交融的关系。因此,从这一时期审美本体、审美对象、审美观照和审美态度的变化去研究、反射这一时期哲学思想方面的发展变迁,将是研究哲学史的一个新角度。
[Abstract]: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are an important period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esthetics. The aesthetic thoughts of this period are mainly influenced by metaphysics, and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t will be a new angle to study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by studying the changes of aesthetic perception and aesthetic attitude and reflec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philosophy in this period.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分类号】:B83-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小康;;文艺学的学科边界问题再思考[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杨国平;《物不迁论》义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凤文学;画见大象,不为斩刻之形──郭熙关于山水画创作的一个美学命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4 赵白生;“我与我周旋”——自传事实的内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胡纹,苏勇,吴建川;庄子的艺术审美观与中国园林艺术精神[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刘容;试论嵇康的自然主义[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皮元珍;论嵇康独特的人生风范[J];长沙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8 郝虹;王肃《周易注》、王弼《周易注》与荆州学派关系初探[J];大连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夏晓春;中国画空白空间创造的意蕴[J];东方艺术;2004年03期
10 吕世伦,邓少岭;法律·秩序·美[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顾涛;;汉唐经学史料索隐——“(皇侃《论语义疏》)存汉晋经学之一线”说绎析[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刚;道治主义政治文化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1年
2 常为群;西晋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付长珍;宋代理学境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滕军红;整体与适应——复杂性科学对建筑学的启示[D];天津大学;2003年
5 胡晓薇;道与艺——《庄子》的哲学、美学思想与文学艺术[D];复旦大学;2003年
6 赵晓峰;禅与清代皇家园林——兼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禅学渊涵[D];天津大学;2003年
7 王文;庞德与中国文化[D];苏州大学;2004年
8 刘强;《世说》学引论[D];复旦大学;2004年
9 李伟华;中国书法艺术对明式家具的影响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10 王海铝;意境的现代阐释[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亚卓;陆机诗歌美学风格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张悦;诗与思之和谐交融——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意象思维[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文;深圳、北京、哈尔滨植物景观探讨与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4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伍晓蔓;玄言诗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6 叶楚定;中学文学教学审美空白说[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薛松华;苏轼的思想与文艺观[D];新疆大学;2002年
8 林泰显;《老子》政治观与社会伦理观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孙圣河;庄子对原始巫教文化的继承与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李琦;建筑顶部形态设计初探[D];重庆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昕,王宏建;中西美术在观念与表现上的异同[J];美术研究;1980年04期
2 周大风;浅谈音乐的美感[J];文艺研究;1980年06期
3 邹介;《中国哲学史研究》(季刊)即将出版[J];哲学研究;1980年10期
4 石峻 ,方立天;论魏晋时代佛学和玄学的异同[J];哲学研究;1980年10期
5 方立天;汉代经学与魏晋玄学——论我国前期封建社会中官方哲学的演变[J];哲学研究;1980年03期
6 汤用彤;贵无之学(下)——道安和张湛[J];哲学研究;1980年07期
7 王才勇;美感的阶级性说明不了美的阶级性吗?[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8 王守华;庄子《逍遥游》辨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9 孙静;谈陶渊明田园诗的浪漫主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10 朱梁;普列汉诺夫论原始民族的艺术[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学海;;新世纪中国艺术美学展望(提纲)——以中国画,中国内衣市场行情为析例[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潘智彪;;美育与人的审美需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陈晓春;熊良智;;从中国传统本然美学看实践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陈宪年;;走向综合、融通的新世纪中国美学(纲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於贤德;;论美学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杨春发;;我国民歌演唱风格的美学支点[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7 范敬宜;;为摄影记者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A];过程论与新闻摄影——1988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8年
8 张书省;;新闻摄影观念更新两探[A];过程论与新闻摄影——1988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8年
9 张天健;;论李白诗歌月亮的意象[A];中国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C];1992年
10 张扬;;“樝式文眉”初探[A];东南亚地区医学美容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华;知青运动与“老三届”文学[N];天津工商报;2000年
2 尤刚;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各项业务工作中去[N];中国工商报;2000年
3 王久华;至尊珍宝 彩色钻石[N];中国矿业报;2000年
4 ;性感 时尚[N];重庆商报;2000年
5 建文;手机市场竞争的三大特点[N];河南日报;2000年
6 李蒲星;“笔墨等于零”释义[N];美术报;2000年
7 惠新;小吃发展四目标[N];中国商报;2000年
8 袁谅;灵璧石鉴赏四法[N];中国商报;2000年
9 记者 赵彤宇;《汤用彤全集》出版[N];中华读书报;2000年
10 王霖 余艳春;择居郊外利弊谈[N];中华建筑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长山;蔡邕文学活动综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田根胜;近代戏剧的传承与开拓[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樊波;魏晋风流——魏晋南北朝人物画审美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颜建华;清代乾嘉骈文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邵军;唐代书画理论及其审美观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6 刘东玲;文学体制化与作家创作转型[D];复旦大学;2004年
7 高岭;审美文化语境中的商品拜物教批判[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8 李永东;租界文化与三十年代文学[D];山东大学;2005年
9 张曼华;中国画论中的雅俗观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10 谭述乐;传统绘画思想与艺术表现的再认识[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惠娜;结构与喜剧性——以中国十大古典喜剧为例[D];暨南大学;2000年
2 孙红;论转型期审美文化走向及建构[D];郑州大学;2000年
3 黄怡鹏;“文”的美学阐释[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马军英;试论康德对王国维和巴赫金美学思想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1年
5 罗翔;论庄子的自由观[D];湘潭大学;2001年
6 陈黎明;“五四”新文学与出版业互动关系初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茂叶;魏晋玄学名教与自然之辨的美学意蕴[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辛玉彤;嵇康美学思想新论[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9 王雪;继承与超越[D];安徽大学;2002年
10 王建;越名教而任自然[D];安徽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6339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33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