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精神物”与晋宋之际自然审美观的形成
本文选题:人是精神物 切入点:神游 出处:《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宗炳提出的"人是精神物"的思想在晋宋之际自然审美观念的形成中有两个积极的意义。一是在认识论上把主体分为精神主体和物质主体,彰显了主体的二重性。在这个意义上讲,"人是精神物"亦可称为"人是精神我",以相对于作为物质形态的"我"。作为"精神我",在面对自然的时候,他所追求的就不再是自我道德完美的标志和载体,也不再把自然看成是相互往还的依托或人生的归宿,而看成是超越了自我和超越了现实的自立的对象。相对于儒家以"善"为核心的自然审美观和道家以"真"为核心的自然审美观,源于佛陀净土和期往来生理论的"人是精神物"的自然审美观,其核心在"美"。具有"人是精神物"这种主体意识的人所追求的审美的最高境界即是"澄神于泥洹之境",自然在他的眼中才真正成了审美的自然。
[Abstract]:Zong Bing's idea that "man is a spiritual thing" has two positive meanings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aesthetic concept of nature during the Jin and Song dynasties. One is to divide the subject into spiritual subject and material subject in epistemology. It shows the duality of the subject. In this sense, "man is the spiritual thing" can also be called "man is the spiritual self". In contrast to the "I" as the material form, and as the "spiritual self", in the face of nature, What he seeks is no longer the symbol and carrier of self-moral perfection, nor does he regard nature as a mutual backing or a destination of life, It is regarded as the self-supporting object which transcends the ego and the reality. Compared with the natural aesthetic view of the Confucian and the Taoist school of thought with the core of "goodness" as the core and the Taoism as the core of the natural aesthetics, The natural aesthetics of "man is the spirit", which originates from the theory of the Buddha's Pure Land and the School of Life. The core of it is "beauty". The highest state of aesthetics pursued by people with the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of "man is spiritual" is "clearing up the state of Nai Huan", and nature has become the aesthetic nature in his eyes.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中古时期的宗教意识形态与自然审美观研究”(07XZX009)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B83-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邹化政;中西文化的哲学基础[J];天津社会科学;198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3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4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5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汤文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基本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刘志刚;彭启福;;王弼“得意忘言”思想的诠释学意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宋国庆;;论北朝民歌创作的继承性——与汉代北方民歌之比较[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刘诗贵;肖凤仪;;社会公众推进消费文明的实践探讨[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兰辉耀;;庄子技术观的伦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杨佳倩;;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进程[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梁爱民;;论美与“人的本质对象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命题的理解[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9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10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乐;;Trip-Hop:在地狱与天堂之间神游[J];流行歌曲(e乐族);2006年12期
2 沈季林;;说“神游”[J];养生月刊;2006年03期
3 戴绍敏;《云使》与《离骚》[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桌边神游族[J];中学英语之友(上旬);2011年06期
5 翼谋;也谈“故国神游”[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6 叶金;;“故国神游”辨[J];学术研究;1980年03期
7 敦玉林;论《离骚》冲突的艺术美[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6期
8 张富光;;心生戏 神游物 身临境 演《拾画叫画》的几点体会[J];中国戏剧;2006年04期
9 韩宗夫;;秋夜神游·献给老家[J];飞天;2009年15期
10 王振泰;对《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之观照[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欧阳昌佩;举棹神游八舟河[N];中国旅游报;2001年
2 张燕瑾(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神游秦淮旧酒家[N];人民政协报;2000年
3 杨文磊;镇平小金鱼神游五湖四海[N];农民日报;2002年
4 金萌萌;神游在大卫的魔幻世界里[N];中国邮政报;2002年
5 龚国栋;神游夜郎湖[N];经济信息时报;2000年
6 范玮;神游快乐大本营[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7 谷雨;白岩松爱得一塌糊涂[N];中国旅游报;2001年
8 贵州 杜天麟;难舍邮缘[N];中国商报;2001年
9 佳文;特色游形成亮点[N];四川日报;2000年
10 范若丁;浪漫而忠实的旅伴[N];中国旅游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景珏;两汉远游文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薛显超;论“游”——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36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36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