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美学方法论改革刍议——兼评中国四大派美学观

发布时间:2018-03-25 09:28

  本文选题:美学方法论 切入点:因果决定论 出处:《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10期


【摘要】:文章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四大派美学观点,指出他们的美学方法论并无区别,都是"因果决定论"。文章接着论述了因果决定论的局限性与美的随机性的特点。最后指出,美是一种"价值信息",必须运用信息论的功能分析方法才能揭示其社会本质。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esthetic viewpoints of the four major schools of Chinese aesthetics in the 1950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ir aesthetic methodology is "causality determinism", and then discusses the limitation of causality determinism and the randomness of beauty. Beauty is a kind of "value information", it must use the function analysis method of information theory to reveal its social essence.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的善恶报应作品散论(续)[J];蒲松龄研究;2006年03期

2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3 朱立元;路程;;新时期朱光潜美学思想中实践观念的发展及其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韩德民;李泽厚与20世纪后半期中国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张蓊荟;沈晓红;;浅析散文翻译中的意境重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李海燕;;“自然人化”探微——评李泽厚的“自然人化”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9 潘晓霞;;论艺术美对生活丑的重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10 李慧;;阿城小说中知青身份叙事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杨春鼎;;形象思维的环节和过程[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2 龚举善;;转型期美学的现代化行程[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严春友;;论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4 李心峰;;“审美意识形态”说与新时期艺术本质研究[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5 王伟;;从经典化到大众化——李泽厚“美的历程”[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费邓洪;费茸;;我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不可忽视的内容——音乐的数学性[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高建平;;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国美学的命运[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红光;约翰·科里利亚诺创作技法特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4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朱羽;“社会主义”与“自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来兵;什么是教育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周宽;后形而上学与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时红;实践论美学在中国[D];浙江大学;2011年

9 谢华;翻译美学的文化考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孔德明;造物的和谐[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群;传统服饰中造物思想的探析[D];江南大学;2010年

2 蒋园园;王蒙文学思想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弘强;高中作文创意中的美学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林军;传统竹文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玉婷;中国古典美学“兴”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解淑慧;时尚文化语境中白领青年服装审美取向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兆坤;黄药眠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陶冶;生态美学主旨与当代人和自然关系的审美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贾凡;马克思实践生存论与当代生存美学的发展进路[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靳秒;大运河遗产小道的美学意义[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洁珍;《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简介[J];国外社会科学;1987年04期

2 胡晓玲;;论美感的随机性[J];兰州学刊;1991年01期

3 周均平;泰纳美学方法论二题[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4 朱志荣;;朱光潜前期美学方法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邓文华;;新美学语境下对杜威美学的再思考[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颜槟;怎样对待美学研究的不同方法——1985年美学方法论探讨述评[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7 韩德信;二十世纪中国美学方法论的流变——兼论生态学方法的美学研究可能性[J];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11期

8 杨春时;关于中国美学方法论的现代转型问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9 摘文;;美学方法论的三个层次[J];阴山学刊;1988年02期

10 卢铁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探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家梅;言意之辩与中国美学[D];暨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友峰;康德美学方法论的当代解释[D];安徽大学;2003年

2 王海涛;从刘熙载到王国维——兼论中国传统美学的近代转型[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6625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625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c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