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人生和艺术人生的耦合旋升——生态审美者的生发路径
本文选题:生态审美 切入点:审美人生 出处:《哲学动态》2011年03期
【摘要】:正进入生态文明时代,审美主体将褪下浓郁的人类中心主义色彩,换上一身绿色的衣装,成为生态审美者。一个概念的转换,体现主体美学向生态美学的转型。而生态审美者的生命全程,既是生态的,又是求美、显美、造美的,实现了生态规律与美学规律的耦合,从而造就了一个诗化的绿色人生文本。与
[Abstract]:Is entering the ag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aesthetic subject will fade the strong anthropocentrism color, put on a suit of green clothes, become the ecological aesthetician. A change of concep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ubject aesthetics to the ecological aesthetics, and the whole life of the ecological aestheticians is not only ecological, but also seeking beauty, showing beauty, creating beauty, realizing the coupling of ecological law and aesthetic law. Thus creating a poetic text of green life.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
【分类号】:B8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董龙昌;;苏格拉底“美在效用说”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3 冯广东;意与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余洁平;儒家道德形而上学的建立——论贺麟的道德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张玉能;英国经验主义美学论审美趣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王磊;;论崇高美阐释的形态学维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张莉;吴雅玲;;浅论礼仪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8 郭世轩;;文学的道德与道德的文学[J];安徽文学;2002年07期
9 朱万曙;真圆亮俗——黄梅戏表演艺术的美学特色[J];安徽新戏;1996年04期
10 闵永新;;在科学教育中融合人文与艺术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蒋国良;;美的本质新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祁志祥;;中国美学史研究的观念更新及路径创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杨玉东;;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编辑的审美意识[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卫;;托勒密天文学中本轮-均轮方法何以可能?[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5 张卫;;托勒密天文学中本轮-均轮方法何以可能?[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6 张天曦;;庄子美育思想探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谭家健;;《左传》美学思想札记[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4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5 饶建华;东山魁夷绘画美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潘水萍;古典主义在中国[D];暨南大学;2011年
8 耿淑玲;基于人文关怀的科学课程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云雁;朱生豪莎剧翻译—影响与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邵金峰;中国画论中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志勇;爱因斯坦的科技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珊;从彭丽媛、宋祖英、谭晶的歌唱艺术看中国当代声乐艺术的发展方向[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乔宇沫;论我国当代动画电影中丑的形象塑造[D];南昌大学;2010年
4 曾晶;青花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艺术探索[D];南昌大学;2010年
5 范宏亮;泰山风景名胜区形象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黎晓玲;版画名家吴忠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蒋虹;住宅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互动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张艳峰;竹林景观美学价值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9 孙光宇;全装修住宅室内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10 王新岭;中国古典美学“象”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盖光;从自然审美到生态审美:关系的确证[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吕逸新;;生态审美的意蕴——存在意义的建构与澄明[J];社会科学家;2006年02期
3 袁鼎生;;论审美欲望的系统生成[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年01期
4 彭松乔;;文化间性:生态审美的一个重要维度[J];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5 吕逸新;董梅;;存在的双重模式与生态审美的双重视角[J];社会科学家;2007年05期
6 张永刚;单辉;;孔子山水“比德”的生态审美思考[J];兰台世界;2008年18期
7 李大西;;生态价值和生态审美的逻辑生成[J];美与时代(上);2010年11期
8 单辉;;孔子山水“比德”的生态审美思考[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周笑冰;环境教育的核心理念及目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段剑秋;黄河三角洲服饰生态审美[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贤德;;梁启超的审美人生及其启迪意义[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段建军;;审美活动中的自我与他人——审美创造价值观简论[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3 李星良;;人性与人的审美[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徐鹰;;试探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关育的结合——增强正确的审美意识,发展健全的审美能力[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5 钟华;;审美活动特性论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曹新彦;王华伟;;“绿色居住建筑体系”的思考[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7 张启发;;绿色超级稻培育战略设想[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陆彩萍;;叩开另一扇绿色之窗——语文课堂外的“和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赵凤忠;于少杰;;绿色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A];首届沂蒙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王仁宗;阮自斌;沙淮丽;;富邦绿色环保复合肥防结剂[A];全国第14届新型肥料技术及新工艺推介研讨会论文资料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长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养生是一种高尚的审美活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中共太原市委书记 申维辰;重视审美的价值取向[N];人民日报;2010年
3 主讲人 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教授 叶朗;学会审美人生才会完整[N];新华日报;2011年
4 木斋;苏轼的审美人生[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陈新汉;审美活动的认识论新审视[N];光明日报;2001年
6 陈海静;美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吗?[N];文艺报;2005年
7 楼昔勇;审美活动是社会实践的产物?[N];社会科学报;2005年
8 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 申维辰;构建时代之美[N];光明日报;2008年
9 张德祥;《审美之旅》收获多[N];人民日报;2008年
10 赵睿;审美者和审美对象的对话[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国超;审美教育的生态之维[D];苏州大学;2009年
2 王蓓;“道成肉身”:信仰和审美的相遇[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邓兰;艺术教学艺术的审美追求[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隋丽;现代生态审美意识的生成与文本建构[D];辽宁大学;2008年
5 赵歌;竞技跳水美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6 马衍明;论文学自主性[D];复旦大学;2003年
7 苏状;“闲”与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人生[D];复旦大学;2008年
8 成联合;崇高的面相——审美形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孙淼;杂多金属氧酸盐催化剂上的丙烷氧化脱氢反应及杂多金属氧酸盐负载钯多相催化剂上的常压下过氧化氢合成反应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秦嘉远;景观与生态美学—探索符合生态美之景观综合概念[D];东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爱萍;试论生态美育[D];扬州大学;2006年
2 苏洁;“音乐美学”的学科观念辨析[D];山东大学;2008年
3 宋国栋;想象的审美学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肖朗;回归生活世界:维特根斯坦思想的美学向度[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宗营芳;审美价值的基本理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赵,
本文编号:16652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65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