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
本文选题:审美现代性 切入点:波德莱尔 出处:《文学评论》2002年05期
【摘要】:本文从审美的表意实践角度 ,在社会文化现代性的背景中 ,深入讨论了审美现代性几个重要方面 :世俗的“救赎” ,拒绝平庸 ,对歧义的宽容 ,审美反思性等。意在揭橥审美现代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独特功能 ,进而分析了审美现代性自身的复杂特征和暧昧性。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 ideographic practice and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and cultural modern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several important aspects of aesthetic modernity: secular "redemption", rejection of mediocrity, tolerance of ambiguity,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veal the unique function of aesthetic modernity in modern society, and then analyze the complex characteristics and ambiguity of aesthetic modernity itself.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83-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小仪;莎乐美之吻:唯美主义、消费主义与中国启蒙现代性[J];中国比较文学;2001年02期
2 公丕祥;法制现代化的分析工具[J];中国法学;2002年05期
3 段志超;政治向人性的复归与主体自由──人学政治理论引论[J];学习与探索;2001年02期
4 陈文新;论乾嘉年间的文章正宗之争[J];文艺研究;2004年04期
5 蔡拓,刘贞晔;全球市民社会与当代国际关系(上)[J];现代国际关系;2002年12期
6 刘俐俐;历史观:中国文学批评的重要视角与方法[J];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7 姜勇,郑三元;理解与对话——从哲学解释学出发看教师与课程的关系[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7期
8 徐清泉;论隐逸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发展中的意义[J];文学评论;2000年04期
9 谷小水;丁文江与《独立评论》的创刊[J];学术界;2004年02期
10 朱新梅;论教育与教育学的主体建构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慰;;谁的声音更响亮?——析经济权力旨趣规范下的大众传媒[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2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3 韦路;严燕蓉;;媒介:讯息还是权力?——对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再思考[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4 张翼;;市民社会的叙事宝典——评DV的文化传播意义[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孙五三;;批评报道作为治理技术——市场转型期媒介的政治-社会运作机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曹晋;;中国大陆另类媒介的生产:以《朋友通信》为例[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7 郭权;;潜舆论外显化的限制——对舆论传播现象的反思[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8 刘可铄;;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二次改革:“公共新闻”——有节制的多元对话[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9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10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秀琴;寻根话语:民族文化认同和反思的现代性[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沈金华;走向新的社会集约和博弈[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余颖;城市结构化理论及其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4 孙冠臣;海德格尔的康德解释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叶明;经济法实质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6 徐巍;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八九十年代小说创作[D];复旦大学;2004年
7 卜祥记;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D];复旦大学;2004年
8 周德刚;经济交往中的文化认同[D];复旦大学;2004年
9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10 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及现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力;权力·文本·消费——大众传媒的三维读解[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那瑛;梁启超公私观的解读[D];吉林大学;2004年
3 张静;童话表象下的唯美实验[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缑英杰;归宿何在[D];郑州大学;2004年
5 刘艳萍;商品经济时代人类信仰矛盾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6 李敏;娱乐新闻特征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7 陈莉;浅论文学艺术的真实性[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陈迎年;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中的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9 张晋升;论传媒引导和受众参与的意识互动[D];暨南大学;2000年
10 朱玉玲;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宪;社会理论语境中的审美现代性[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谷鹏飞;曹晖;;审美现代性视野中的视觉文化反思[J];理论导刊;2008年12期
3 陈瑞红;审美现代性中的纨绔主义[J];学术研究;2003年12期
4 种海燕;;卢梭美学思想的现代性张力[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12期
5 侯新兵;;精神价值层面的审美现代性[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张政文;;康德的审美现代性设计及对后现代美学的启示[J];文艺研究;2010年11期
7 周宪;审美现代性的三个矛盾命题[J];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03期
8 施锐;;西方近代美学影响的焦虑——读张政文教授《西方审美现代性的确立与转向》[J];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08期
9 杨杰;;新时期以来审美现代性的理论反思[J];北方论丛;2010年02期
10 赵岚;;都市美学与现代精神生活——解读审美现代性视域下西美尔“大都会精神”的文化意义[J];作家;2010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金惠敏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审美现代性的三个误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马佩林;美学研究的“关键词”[N];学习时报;2010年
3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杜安;王国维形式美学观念的现代性追求[N];贵州日报;2008年
4 胡友峰;如何研究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N];文艺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范昀;审美与正义[D];浙江大学;2008年
2 张军;阿多诺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琴;审美自律性的历史考察与反思[D];复旦大学;2009年
4 陈雪梅;审美超越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霍炬;反审美的意识形态[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陈宁;德意志造型美学中的古典意识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男;西方美学精神现代转型视野中的波德莱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周圣国;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谷鹏飞;艺术何为[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唐桃;尼采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瑶青;审美现代性视域中的当代视觉文化[D];山东大学;2008年
6 李平华;审美现代性视野中的席勒美学[D];南昌大学;2005年
7 韩慧;席勒审美现代性思想成因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8 段圣玉;张竞生美学思想的现代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谢许航;席勒美育思想的现代性批判[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文波;席勒“游戏冲动”的三种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666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66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