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方化与再中国化:全球化时代中国美学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本文选题:去西方化 切入点:再中国化 出处:《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2期
【摘要】:反思中国当代美学,首先需要清理的是当今中国美学所面临的基本问题是什么。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包括当代美学研究中从普适主义到特殊主义的范式转型,以西释中的基本方法,不断拓展的跨学科研究等当今中国美学研究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日趋尖锐和突出。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就相应的研究方法进行梳理和探究,对于中国美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Abstract]:To reflect on contemporary Chinese aesthetics, the first thing we need to clear up is what is the basic problem that Chinese aesthetics faces today. With the deepening of globalization, it includes the paradigm transformation from universalism to specialism in contemporary aesthetic research. The basic methods of the western interpretation, the expanding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so on,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cute and prominent in the present Chinese aesthetic research.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文论西方化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敦华;;为普遍主义辩护——兼评中国文化特殊主义思潮[J];学术月刊;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天平,肖云华;汉诗英译中的人称可译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张旭;黑格尔艺术哲学研究方法概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3 潘学权,王家明;文学翻译与“东方形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潘德荣;回顾与反思:关于马克思主义诠释学的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周宏;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蔡德贵;必须重视宗教和宗教哲学研究[J];北方论丛;2001年05期
7 徐国栋;西方立法思想与立法史略(下)——以自由裁量与严格规则的消长为线索[J];比较法研究;1992年Z1期
8 楚江亭;论科学课程的社会建构观——国外科学课程研究的最新发展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9 陈建华;;论知识/权力关系及其对教育知识价值取向之影响[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10 王左军;对编辑美学原则及其特征的探讨[J];编辑学报;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郝明工;;何其芳同志与共和国文学运动——从一个人的文学境遇看一个社会的文学运动[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单小曦;;“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命题解构[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3 沈心敏;王之栎;刘雨川;;试议摩擦学的美[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二)[C];2002年
4 秦红岭;;全球化语境下建筑地域性特征的重新认识与构建[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蒋登科;;诗歌借鉴的目的、效应及其实现方式[A];中国新诗一百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景海峰;;全球化背景下的儒家伦理反思[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五辑)——2006国际儒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常君睿;;论大学生的审美个性及其培养——康德美学思想的启示[A];特色·个性·人才强国战略——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2 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D];暨南大学;2001年
3 丁晓原;文化生态演化与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流变[D];苏州大学;2001年
4 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及现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刘永红;诗筑的远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波;治安社会化思想与模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黄斌;文化发展转型与国家的作用[D];暨南大学;2001年
10 伍世昭;比较诗学视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D];暨南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瑞;就亡与启蒙之间的困惑——王实味文艺思想简论[D];河南大学;2001年
2 易小斌;后殖民理论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论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天保;伊格尔顿文学理论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唐兵;近百年中国美育观念演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何金俐;论艺术理性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刘淑倩;何其芳文艺思想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唐莉;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政治的意识形态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郎晓玲;“黑暗中的笑声”[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晓忠;论丁玲的小说创作[D];西北大学;2001年
10 刘振球;“无法投递”的感觉——论30年代现代派诗歌主题类型及其生成根因[D];西北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670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70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