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中国美学研究的全方位呈现——杨存昌主编《中国美学三十年》阐析
本文选题:三十年 切入点:中国美学研究 出处:《理论学刊》2011年02期
【摘要】:正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这三十年中,美学领域同样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革,其复杂的发展样态和所具有的学术意义足以使美学研究者频频驻足。杨存昌教授主编的《中国美学三十年》即是这样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美学发展状况的著作。就目前来说,研究三十年
[Abstract]:The thirty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s a great time. During these three decades, the field of aesthetics has also undergone earth-shaking changes. Its complex development and academic significance are enough to make aesthetic researchers stop frequently. Thirty years of Chinese Aesthetics, edited by Professor Yang Cunchang, is such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study of China in the past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 book on the state of aesthetic development. Thirty years of research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书堂;;中国美学研究的纯粹性批判与整体性建构[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皮朝纲;;对进一步拓宽、夯实中国美学学科建设基础的思考——以禅宗画学文献的发掘整理为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光;;审美现代性的时间意识——兼论转型期中国美学研究的当代意识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张伟;;认识论·实践论·本体论——论当代中国美学研究思维方式的嬗变与发展[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附录:江苏省美学学会三十年记事(1981—2011)[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唐圣;;论美学的边界[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谭好哲;;美学民族化与本土性问题的叩问[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谢金良;;转型时期审美文化研究如何转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7 李泽淳;;关于生态美学研究的几点思考[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吕宏波;;梁启超的“趣味”范畴与中国美学现代性[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10 刘悦笛;;现代性视野内梁启超的“社会美学”——兼与齐美尔的“社会美学”比较[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熊元义 刘毅青;中华美学学会中国美学研究基地在杭州揭牌[N];文艺报;2009年
2 肖瑶;中国美学研究的深化掘进[N];光明日报;2008年
3 孟姝芳邋刘颜玲;以人为本:探寻美学出路的着眼点[N];文艺报;2008年
4 上海市美学学会 刘阳 整理;当代美学,不能破坏性大于建设性[N];社会科学报;2007年
5 高建平;中国美学三十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6 金雅;梁启超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N];文艺报;2004年
7 武凌;学术资源中的比较视野[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迎新;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人比较美学观的人类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正华;重省·接受·融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金玲;中国古典美学基本特征的现代阐释[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葛秀华;从“西方化”到“中国化”[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4 吴金香;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学术特质[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宁嘉瑜;社会美与日常生活审美化[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东阳;自然美:从本质论走向生态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一芝;生命的境界[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淑锋;张竞生生活美学思想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晓光;佐佐木健一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于晏如;“时空”视角下的庄子美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72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72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