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阿伦特政治判断与审美判断的可通约性

发布时间:2018-03-28 01:38

  本文选题:政治判断 切入点:审美判断 出处:《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04期


【摘要】:阿伦特政治判断理论(政治审美化)的合法性在于政治判断与审美判断的可通约性。阿伦特认为,判断是人的思想能力中最具政治性的,是典型的政治能力。判断作为一种政治性质的思想,体现了人的特殊性、多元性和人作为政治的存在。康德的审美判断重视人的特殊性,承认人的多元性,寻求公共可交流的基础,"包含着其政治哲学中最伟大、最有创见的思想"。
[Abstract]:The legitimacy of Arendt's theory of political judgment (political aesthetic appreciation) lies in the compatibility between political judgment and aesthetic judgment. Judgment, as a kind of political nature, embodies the particularity, pluralism and existence of man as politics. Kant's aesthetic judgment emphasizes the particularity of man and acknowledges his pluralism. Seeking the basis for public communication, "contains the greatest and most creative ideas in his political philosophy."
【作者单位】: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11B104)
【分类号】:D09;B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寅丽;;未写出的政治哲学——阿伦特对康德判断力概念的政治阐释[J];社会科学;2006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3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胡友峰;;实践理性:康德美学的超验之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丁学松;;想象——一种审美现代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7 张晓敏;;论“无用之用”的现代美学意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李硕;;康德美学中“审美”的双重意义指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9 王勇军;;浅析康德眼中的美[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10 侯大为;;从康德哲学看启蒙运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王丽虹;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中的政治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迎年;感应与心物——牟宗三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8 韩志伟;实践与辩证法——从对象性思维方式到实践性思维方式[D];吉林大学;2004年

9 袁建新;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结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建平;;“审美”是审美“!艺术”还是艺术!——关于“跟着走”与回到“硬译”的几点思考[J];文艺争鸣;2011年13期

2 王鹏;;论康德判断力批判的美学思想[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8期

3 刘艳梅;;美学的当代发展与美学教学改革[J];美与时代(下);2011年08期

4 胡友峰;;西方文论关键词 审美共通感[J];外国文学;2011年03期

5 沈立晟;;美的本质在于形象地展示幸福要素的一角以及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J];美与时代(下);2011年07期

6 石峰;徐亚琴;;略述写生对陶瓷绘画创作的重要性[J];陶瓷研究;2011年02期

7 高娴;;艺术博物馆的审美文化与经济[J];学习月刊;2011年10期

8 吴坚新;;浅淡艺术的审美特征和情感特征[J];大舞台;2011年06期

9 邓宇;;概念隐喻翻译的文化适应性探要[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朱文安;;略谈素描人像临摹画法快速入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茂堂;;超越自然主义的美学革命——康德“审美判断力批判”的现象学解读[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孙成林;;论书装艺术审美客观标准的多重性[A];新时期编辑活动特点探讨——中国编辑学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选[C];2001年

3 李_";;我们时代的审美选择——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产业建设及其审美路向[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4 朱义禄;;试论蔡元培与康德美学的东渐[A];时代与思潮(3)——中西文化交汇[C];1990年

5 蒋均涛;;触类旁通,不即不离——抒情性作品与审美体验[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吴志雄;;积极进行组织创新,应对农业国际化——在广西“农村经营机制创新与国际化研讨会”上的讲话[A];广西农村经营机制创新与国际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姚学俊;;新颖性:编辑审美的最高原则[A];学报编辑论丛(第七集)[C];1998年

8 赵伶俐;;当代中国青年审美价值观实证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杨炼;;因为“深”,,于是“新”——中日诗人对话的启示[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10 王元骧;;我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解[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荆晶;审美判断男女有别,科学家找到生理根据[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刘宗涛;标普所为是政治判断?[N];学习时报;2011年

3 何卫平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共通感:解释学与人文主义传统的结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卢春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康德为何关注共通感概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金t

本文编号:16742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742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9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