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佛异质与东晋山水审美意识的发展
本文选题:玄佛异质 切入点:时间 出处:《中国文化研究》2012年04期
【摘要】:东晋时期玄佛合流而共同促进了山水审美意识的发展。玄学与佛教虽在理论上多有相似,但却有着不同的心灵构成。玄学是非时间的,肯定当下为圆满自足的存在。佛教则具有时间性,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整体时间视野中观察世界,展开内在的精神生活。因为时间观不同,佛教与玄学在逍遥观、命运观、世界观等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玄、佛心灵构成的差异也表现在审美活动中,使得东晋山水审美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Abstract]:The combination of metaphysics and Buddhism in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of landscape. Although metaphysics and Buddhism are similar in theory, they have different spiritual composition. Affirming that the present is a fully self-sufficient existence. Buddhism, on the other hand, has a temporal character. It observes the world and develops its inner spiritual lif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hole time of the past,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views on time, Buddhism and metaphysics are in the view of freedom and destiny. There are also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world outlook and so on.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omposition of metaphysical and Buddhist mind are also reflected in the aesthetic activities, which makes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landscape aesthetic show different styles and features.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分类号】:B83;K237.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天水;;论冯梦龙的“情教”说[J];蒲松龄研究;2008年04期
2 曾晓梅;;七言诗溯源——最早的完整七言诗的新证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3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5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6 秦淮;僧肇在两种文化之间[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7 刘克;;汉代画像石中的佛教环境生存智慧[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8 许抗生;;《淮南子》论“无为而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李霞;;论皖江佛教传播中心与文化特质的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吴福友;吴根友;;论老庄道家的语言哲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宋国庆;;论北朝民歌创作的继承性——与汉代北方民歌之比较[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兰辉耀;;庄子技术观的伦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孙玉文;;以“恶”为例看词的语法分析必须以音义结合为基础[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5 黄剑华;;从汉代画像看两汉时期的鬼神信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黄佩贤;;汉墓画像遗存所见的天界[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何志国;;汉晋佛像研究综述及展望[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姚小鸥;王克家;;《论语·宪问》篇“骈邑三百”解[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9 付粉鸽;;论老庄的自然生命价值观[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付粉鸽;;论老庄的自然生命价值观[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6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王思齐;《新序》《说苑》小说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小娟;;解构的力度与价值的失衡——重评新写实[J];社会科学评论;2009年01期
2 韦星;;论朱自清的“三此”时间观[J];新闻爱好者;2010年08期
3 吴乃华;;辩证还是诡辩,孔孟如何看待时间[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刘莘;传统与反思:斯宾格勒的时间观念[J];重庆师院学报;1994年03期
5 陈遵沂;哲学境域中的时间观审视[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09期
6 严家强;;经验的时间与验前的时间——奥古斯丁与康德时间观之比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朱晓英;;略论艾略特《四个四重奏》中的基督教拯救思想[J];电影评介;2007年11期
8 柏桦;;诗观片断[J];上海文学;2008年05期
9 夏正娟;;生命的叩问——试探诗集《秋天要我面对她》的思想内蕴[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10 胡虹霞;杨春花;;从“测度”到“本真”:西方时间观的嬗变——兼谈海德格尔的时间观[J];理论探索;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文斌;;卢卡契怎样论述世界观与创作的关系[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王西华;;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返魅世界观[A];2002年全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任大援;;张载“民胞物与”说对儒家世界观的贡献(提要)[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朱鹏;古继红;;浅谈《黄帝内经》的时间观[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杨志;;马克思的时间观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武建奇;;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逻辑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燕国材;;世界观核心论的个性理论初探[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8 林志成;;和谐社会视角下大学生世界观的审视与纠偏[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6年
9 陈宝;;时间之思——论流俗时间观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时间观[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10 黄书雄;;简论世界观和创作[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一九八二年年会论文集[C];198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喻中;纪年方式、时间观与法律[N];法制日报;2009年
2 耿占春;可疑的时间观[N];文学报;2000年
3 红星家具集团总裁 车建新;行动从第一秒开始[N];人民政协报;2004年
4 郑又贤(福建省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教授);“法轮功”世界观特点透视[N];福建日报;2001年
5 刘德好;把世界观的改造当作毕生任务[N];解放军报;2002年
6 徐鸿武;少数干部“两面形象”的世界观剖析[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大江;中国货与“世界观”[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戴备军;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世界观[N];浙江日报;2005年
9 王伟华;树立正确世界观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N];石家庄日报;2006年
10 宁德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副书记 郑振洪;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兵;论两种世界观对中国画论的影响[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2 刘慧;毛泽东的人生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谭少茹;纳博科夫文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铁省林;哈贝马斯宗教哲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黄磊;历史循环论和他者[D];复旦大学;2008年
6 吴瑾瑾;生之必然渗透[D];山东大学;2008年
7 包国祥;时间与自由[D];吉林大学;2008年
8 崔荣根;朝鲜民族传统生死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吴晓玲;宋明理学视野中的法律[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张芙蓉;论中国小说与社会的同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庆;理解“媒介时间”——“媒介时间观”的形成和社会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杨依柳;时间的喧嚣与骚动[D];吉林大学;2005年
3 沈红宇;论世界观的形成及其教育[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
4 梅磊;《淮南子》中的生态意蕴及其现代解读[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5 杨静;太虚佛教人生观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静;溪山行旅—中国绘画中的时间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永奎;论主体世界观建构之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作用[D];延边大学;2002年
8 肖剑锋;论邓小平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史新民;《内经》方法论及其基础哲学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10 马成昌;存在论的新视阈[D];黑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742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74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