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审丑——美学评价的逆向思维

发布时间:2018-03-28 05:25

  本文选题:文学 切入点:戏剧 出处:《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摘要】:在西方美学史上的古典时代,丑被看成是对美的否定,是美学对现实的逆向评价。"未经理想化的丑",不能在艺术或审美领域里"单独存在"。当人们换一个角度来观察事物、思考人生时,对美学领域里出现的问题进行逆向思维,从"审丑"的价值与意义上来审视文学、戏剧,包括电影在内的艺术现象时,其在创作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于以往的独特之处,便一一显现出来。真正的艺术"审丑",是深层次地发掘貌似"丑陋"或"丑恶"现象背后的内在缘由,诚如鲁迅先生所言,是刨开"坏种们的祖坟",让观众们对之发出会心的微笑。
[Abstract]:In the classical era of western aesthetic history, ugliness was regarded as a negation of beauty and a reverse evaluation of reality by aesthetics. "Unidealized ugliness" cannot exist "alone" in the field of art or aesthetics. When thinking about life, we should converse the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aesthetics, and examine the artistic phenomena of literature, drama and movies from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judging ugliness". The unique features of his work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past, are revealed one by one. The real art of "judging ugliness" is to explore deeply the internal causes behind seemingly "ugly" or "ugly" phenomena, as Mr. Lu Xun has said. It is to dig open "the ancestor grave of the bad breed", let the audience give a knowing smile to it.
【作者单位】: 上海戏剧学院;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桑农;宗白华美学与玛克斯·德索之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陈定家;现代传媒带来的审美观念的转型[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3 徐岱;美丽总是愁人的——论作为一种审美体验的忧郁意识[J];东疆学刊;2003年01期

4 吴剑萍;;悖谬与超越——对《洛丽塔》的创作动机“审美狂喜”之我见[J];俄罗斯文艺;2006年02期

5 覃志航;浅谈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审美理想[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6 黄怀璞;“色彩键盘”上流动的音符——试论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审美创造功能[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阙真;元代四大悲剧的审美特征及其价值[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8 林同华;简论中国原始社会的绘画美[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9 孙海芳;论新时期女性文学对疾病主题的表现[J];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10 彭少健;情感形式化——意象派诗歌美学的核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佴荣本;;文学史的文本与人本[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晖;从单柄眼镜到戒尺——论圣伯夫的批评方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张冬梅;产业化旋流中的艺术生产——当代中国艺术产业化问题的理论诠释和实践探索[D];复旦大学;2004年

4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5 姜娓娓;建筑装饰与社会文化环境[D];清华大学;2004年

6 高岭;审美文化语境中的商品拜物教批判[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7 唐丽芳;香港城市精神观照下的景致[D];复旦大学;2005年

8 范玉吉;试论西方美学史上趣味理论的变迁[D];复旦大学;2005年

9 柏定国;基于项目管理的县域文化产业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10 赵新林;Image与“象”——中西诗学象论探源[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苑琛;审美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2 秦海英;论中国大众文化生产和消费的错位现象[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3 赵远;黄建新电影叙事风格的渐变[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4 陈新坤;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文化特质[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汪洁;闽台宫庙壁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卢英兰;对黄真伊及其诗歌文学的文化阐释[D];延边大学;2003年

7 蒋小平;新时期大众文化的美学审视[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春媚;大众传媒的文化反思[D];扬州大学;2002年

9 刘水芬;生态美学与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价值倡导及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10 王玫;论黄建新的城市电影[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传燧;;论玄学与魏晋南北朝审美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吴功正;;郭沫若——中国美学史研究的世纪型开拓者[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3 寇鹏程;;文明差异与中、西审美现代性的区别[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马建高;;在“通俗”与“高雅”之间——当代审美文化语境下的“名人写书热”现象探讨[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应必诚;;《巴黎手稿》与美学问题[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王学海;美与当代生活的三大特点[N];文艺报;2005年

2 傅国涌;美学一样能直面生活[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3 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成员 卢甲甲;生态美学丛书:探究新的生态审美观[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4 周桂钿;三种类型的哲学家[N];人民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伏爱华;萨特存在主义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罗曼;蒋孔阳美学思想新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家梅;言意之辩与中国美学[D];暨南大学;2003年

4 魏红珊;郭沫若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伏爱华;萨特的存在主义美学和文学[D];安徽大学;2002年

2 王广州;生活世界的审美恢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施勤;席勒美育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马兆杰;味美论要[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5 马军英;试论康德对王国维和巴赫金美学思想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1年

6 黄晖;论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周燕;审美与启蒙的双重变奏[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8 耿成雄;试论中国古代生命美学思想[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杨旭;论别尔嘉耶夫的末日论美学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翁再红;本雅明审美救赎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749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749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8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