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兴”的概念归属
本文选题:“兴” 切入点:美学概念 出处:《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摘要】:“赋、比、兴”从诗“六义”中分化出来以后,“兴”之义最难定。难就难在概念归属没有定准。把“兴”释为与“比”同类的修辞概念,亦将导致“兴”的浸微浸灭。笔者认为:从“兴”的生成过程,,意与象的关系及在创作中的功能几方面看,应把“兴”界定为美学概念。
[Abstract]:After the division of "Fu, Bi, Xing" from the poem "six meanings", the meaning of "Xing" is most difficult to determine. The author holds that "Xing" should be defined as an aesthetic concept in terms of its forming proc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aning and image and its function in creation.
【作者单位】: 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B83-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湘;也谈“赋、比、兴”[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6期
2 黄霖;赋比兴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3 罗星明;谈《诗经》中的赋比兴[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81年00期
4 李湘;从“赋、比、兴”看《诗经》创作的虚实结构法则[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5期
5 张远山;从赋比兴到整体象征[J];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07期
6 王昱昕;《诗经》注释辩析[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7 管维洁;“than”仅表示“比”吗?[J];大学英语;2002年08期
8 吴秋红;论汉代“比”广泛适用的原因及影响[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梁少华;;《诗经》楚辞比兴艺术之差异[J];语文学刊;2010年18期
10 李湘;《诗经》赋、比、兴本义辨——与张震泽同志商榷[J];中州学刊;198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谢作梅;;稳定情绪 净化心理 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A];抚州市老年体育科研论文选集[C];2003年
2 王和;所林;;打好经营城市六张牌、开辟财源 建设新途径的探讨[A];黑龙江县域经济发展研究[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淑芹;夫妻“比”不得[N];卫生与生活报;2004年
2 张绍文 夏立凯 卢志坚;和“比”字有关的故事[N];检察日报;2004年
3 成治国(作者单位 酒泉市地税局);小规模矿山企业的特征与税收征管对策[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4 电脑商报记者 刘一冰;BUFFALO的“殇”与“兴”[N];电脑商报;2010年
5 滦南县方各庄镇后曲店完全小学 于素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两点体会[N];唐山劳动日报;2005年
6 石遗;古典诗词的现状无需担忧[N];长江日报;2005年
7 张生 艳玲;党员先进性教育、水源工程获“双赢”[N];中煤地质报;2005年
8 胡遂;禅宗思想与盛唐诗歌的“唯在兴趣”[N];光明日报;2004年
9 胡立彪;把打假成效列入政绩考核[N];中国质量报;2004年
10 张公善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世道》三味[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钟武;王夫之诗学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宇宏;汉唐书法创作论之“兴”[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2 周炜峗;通向开放的“叙事”[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邓静怡;汉语“比”的语法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4 陈斌;论中国古典诗歌的感发理论及其教育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高国庆;试论晚唐山水诗[D];内蒙古大学;2004年
6 李绍萍;论《焦氏易林》与先秦两汉文学的融会贯通[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静;《荀子》介词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8 刘峰;留学生汉语比较句偏误分析[D];暨南大学;2004年
9 张建;“比”字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81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81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