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的本质问题及其当代意义
本文选题:哲学美学 切入点:美的本质 出处:《求索》2010年09期
【摘要】:美的本质问题在哲学美学中具有核心地位,通过对美的本质问题在西方哲学美学中的历史演进及其重要形态的逻辑梳理,特别是对柏拉图哲学美学、黑格尔哲学美学的认真考察,正确分析美的本质问题在西方当代美学中的意义,对于解决当前美学研究的困境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Abstract]:The essence of beauty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philosophical aesthetics. Through the logic of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important form of the essence of beauty in western philosophical aesthetics, especially Plato's philosophical aesthetics. The careful investigation of Hegel's philosophical aesthetics and the correct analysis of the essence of beauty in the western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have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for solving the predicament of the current aesthetic research.
【作者单位】: 长沙学院艺术设计系;
【分类号】:B83-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朝友;;斯坦纳译学的海德格尔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钱雯;中西小说时空观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刘子木;;敞开“百宝箱”中的真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4 张绍鸿;;民事责任竞合法律选择的价值冲突及其平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龙松亮;王丽娴;张燕;;文化景观遗产视野下的木拱桥遗产保护动向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6 朱军;论大众传播时代的两类文化英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涂琳琳;;千古存在之思——《传道书》思想解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8 吴军;;哲人爱智——探析柏拉图笔下“哲学王”的真实身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9 陈南艳;;《阿凡达》:对现代西方理性主义危机的反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10 徐振轩;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现象学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马天俊;;马克思的修辞学实践[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3 李天道;刘敏;;解构理论视阈下中外文艺美学的对话与交流[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4 刘森林;;虚无主义与形而上学:文明论意义上的思考[A];“虚无主义、形而上学与资本的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7 徐媛媛;德尔斐神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9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哲;与生命相遇[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婷;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袁晓阳;庄子的境界论[D];湘潭大学;2010年
6 席志武;雅克·德里达解构符号学与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叶珍;高中政治课教学情境有效创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正华;手·火·语言—元工具论[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谢甜琼;论公共艺术与株洲市城市形象塑造[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吴福妹;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及其启示[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汝虎;美的本质探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刘悦笛;;艺术终结:生活美学与文学理论[J];文艺争鸣;2008年07期
3 韩德民;横看成岭侧成峰─—当代美学四派理论视角的考察[J];中州学刊;1994年01期
4 赵巍;当代美学关于美的本质的看法[J];理论导刊;1993年12期
5 刘士林;关于美学本体论研究的几个问题[J];泰安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6 方正己;美的本质是人[J];中州学刊;1987年03期
7 王世德;对“美的本质”的新认识[J];天府新论;1987年02期
8 童立云;对应美学和艺术——美的本质与艺术的激活效应[J];美术;1987年06期
9 王岗峰;《大希庇阿斯篇》价值重估[J];东南学术;1998年06期
10 邢敏,李翠林;美之本质及其相关的几个范畴[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国良;;美的本质新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韩书堂;;文化多元主义与美的本质问题:关于形式化的历史[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康艳;;当代美学发展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索松华;;美学是研究审美现象的科学——兼论“生活美学”的合法性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伟;;认识论·实践论·本体论——论当代中国美学研究思维方式的嬗变与发展[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龚举善;;转型期美学的现代化行程[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张奎志;;体验美学:当代美学的一种可行性选择[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宋一苇;;从本体论美学到生存论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王旭晓;;中国美学的历程与转向[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10 金雅;;中国现代美学的精神传统及其当下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劳承万;康德先验哲学美学及其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1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 刘悦笛;重建中国化的“生活美学”[N];光明日报;2009年
3 刘悦笛;生活美学:全球美学新路标[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何志钧 孟凡生 鲁东大学文学院;产业化的时代美学走向泛化与庸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记者何兰芳;第十八届世界美学大会圆满闭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曾繁仁;在与时俱进中发展当代美学[N];人民日报;2008年
7 高建平;美学在文化间架起桥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8 ;银泰百货向世界一流连锁百货进军[N];浙江日报;2007年
9 陈思勤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当代中国美学“生活论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赵垒;“艺术授权”让文化遗产走进酒店[N];中国旅游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俊;对接与缝合:新方法建构新美学[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2 董宏;蔡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张正江;中华人民共和国美育的命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罗祖文;新时期美学创新的典范[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伏爱华;萨特存在主义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贾玮;梅洛—庞蒂现象学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徐亮;文学理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杨文臣;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郝春燕;王朝闻审美关系论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慧;《当代美学的“生活论”转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亓吉亮;革命语境下的“生活美学”[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3 朱莉萍;中国美学中“生活性”审美特征向当代“生活美学”的演绎[D];山东大学;2012年
4 曹岩;和谐与自由的统一[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淑锋;张竞生生活美学思想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赵全会;宗白华生活美学思想初探[D];山东大学;2007年
7 潘永辉;康德哲学美学与中国心性哲学[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赵炯俊;试论李泽厚“情感本体”美学思想[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谭雯丹;论林语堂本真生活美学思想[D];中南大学;2009年
10 吴茵卉;读当代美学 考“意境”之体量[D];天津美术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16807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80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