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种群论视角中的审美与艺术起源——兼析实践美学审美与艺术起源论的局限

发布时间:2018-03-29 18:48

  本文选题:实践美学 切入点:种群生产 出处:《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摘要】:以实践美学关于审美与艺术的物质生产起源论为讨论对象,论述了种群生产在审美与艺术起源中的地位和作用:1.人类原始审美活动中,源于种群生产的欲望、激情、愿望和想像是最重要的心理动因和基础;2.人类原始艺术活动和成果,与种群生产有最大的关联;3.人类原始艺术形式的构形规则中,人自身的构造规则是重要的参照,在相当意义上,艺术形式是"人的生命形式"的象征。在此基础之上,认为实践哲学和美学中的核心范畴"实践"长期忽略了种群生产实践的内涵,从而导致对实践的片面性规定。如果将种群生产的内容纳入"实践"范畴,则实践哲学和美学更加全面和有解释力量。
[Abstract]:Taking the theory of the origin of material production in practical aesthetics as the object of discuss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population production in the origin of aesthetics and art. Desire and imagination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and foundation 2.The activities and achievements of human primitive art are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opulation production. (3) in the formation rules of human primitive art forms, the rules of human own construction are important references. In a certain sense, art form is the symbol of "human life form". On this basis,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core category of practical philosophy and aesthetics, "practice", has neglected the connotation of population production practice for a long time. If the content of population production is brought into the category of "practice", the philosophy of practice and aesthetics will b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explanatory.
【作者单位】: 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叙事形式政治潜素与意义及其生成模式研究”(10BZW004)
【分类号】:B83-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炎;人类审美意识的发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玉;;快感还是美感?——论中西方的审美差异[J];美与时代;2007年08期

2 赵伯飞;艾晶;吴建新;;基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美感二重性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许丙泉;从快感到美感[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艾晶;弗洛伊德“三我”理论与人类美感机制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2 尤智涛;科学与艺术视域中的晋式青铜器[D];山西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靳晶;;浅谈艺术与经济的关系[J];北方音乐;2010年01期

2 施江斌;;谈审美活动中的“天人合一”[J];考试周刊;2010年02期

3 董志强;;试论艺术与审美的差异[J];哲学研究;2010年01期

4 胡友峰;;超越美学:一段论争史——兼评实践美学与超越美学论争的得与失[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王庆卫;;对生态观念的实践美学观照[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霍磊;;探析艺术与道德的关系[J];科学之友;2010年02期

7 晏焱;;论城市雕塑美与审美之间的关系[J];湖南包装;2010年01期

8 王伟;;从“独尊意识”到“身心一体”——后现代性视阈下的实践美学[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张军;;审美现代性的意义:以阿多诺为例——兼谈实践派的美学观点[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朴文哲;;刍议艺术的意义与内容[J];艺术研究;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昆;;旅游美学学科及其研究动态分析[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2 李其木格;;2009年上半年“蒙古族传统舞蹈实验教学的研究”总结[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3 苏布德;;2008年下半年“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总结[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4 苏布德;;“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终期实验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5 孙月芳;;在艺术活动中对幼儿情感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安徽卷)[C];2010年

6 陈凤;;利用本土资源创设幼儿园民族艺术教育环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新疆卷)[C];2010年

7 吴卫黎;;议美育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新疆卷)[C];2010年

8 周冰;;在民族艺术活动中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新疆卷)[C];2010年

9 张庆敏;;浅议小班幼儿进餐礼仪活动的内容和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云南卷)[C];2010年

10 熊彩涛;;加强艺术教育,成就教师专业化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主讲人 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教授 叶朗;学会审美人生才会完整[N];新华日报;2011年

2 陈鲁民;焦菊隐的“有一说一”[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记者 周东伦;首届中国菏泽艺术节研讨会举行[N];菏泽日报;2011年

4 记者 马璇;深圳连续四届夺金[N];深圳特区报;2011年

5 李佃来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问题范式与学科视阈融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王玮;创新无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7 中共太原市委书记 申维辰;重视审美的价值取向[N];人民日报;2010年

8 通讯员 梁建民 杨化荣;县三中科技文化艺术活动月圆满落幕[N];常德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刘力源;触觉艺术品如何走入“生命阳光馆”[N];文汇报;2010年

10 胡晓燕;我市首个“文化艺术村”动工[N];黄山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东;自然之道与美学[D];西南大学;2010年

2 尹航;论杜夫海纳美学思想的主体间性内涵[D];山东大学;2010年

3 董惠芳;杜夫海纳美学中的主客体统一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黄卫星;对话与交往:当代美育审美价值观建构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邱慧君;企业赞助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6 金昕;美育与大学生人格养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付宏政;思想政治教育的音乐之维[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孙晓霞;从混沌到有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9 张平;书画装裱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成联合;崇高的面相——审美形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仁金;康德与李泽厚:西方美学中国化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罗华;李泽厚美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李苗利;中西方绘画的审美认知差异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裴菲;我国高雅音乐市场赞助活动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5 王文静;“心理距离”为何能成为艺术要素和审美原理[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邱佳佳;对当代美育关键词之一“情趣”的考察[D];西南大学;2010年

7 刘志浩;“通”范畴与中国古代审美主体论[D];山东大学;2010年

8 生岩岩;中国古典审美活动“游”范畴通论[D];山东大学;2010年

9 任晓文;中国古典审美活动范畴中的“观”[D];山东大学;2010年

10 付书朋;实践美学自然美论的反思与发展[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823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823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a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