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心灵觉:良知境界的美学意义
本文选题:良知 切入点:境界 出处:《中国哲学史》2005年02期
【摘要】:良知作为本体具有三重意义:作为造化的精灵,天地万物因本心良知而存在,呈现为意义世界;作为是非的准则,道德人生因本心良知而明辨,呈现为道德世界;作为真诚恻怛的灵觉,妍媸美恶因本心良知而照觉,呈现为审美世界。良知本体所蕴涵的个体性、情感性、直觉性、当下呈现性特征,为审美境界的呈现提供了直接的契机和本体的依据。
[Abstract]:Conscience as the ontology has three meanings: as the spirit of creation, everything in heaven and earth exists because of the conscience of the heart and presents itself as the world of meaning, as the criterion of right and wrong, the moral life is clearly distinguished by the conscience of the heart and presents itself as the moral world;As a sincere sentimental consciousness, beautiful beauty and evil because of the conscience of the heart and light, presents as the aesthetic world.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ity, emotion, intuition and present presentation in the Noumenon of conscience provide a direct opportunity and a basis for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aesthetic realm.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基金】:国家十五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项目编号:03BZX062。
【分类号】: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宏凤;;《登高》与杜诗沉郁顿挫的美学意义[J];文学教育(上);2007年07期
2 张家梅;圣人有情无情之辩的美学意义[J];学术论坛;2005年11期
3 沈一草;;大巧若拙[J];美术大观;1996年05期
4 汪辉,戴珊珊,熊兴福;论中国古典窗花在室内设计中的美学意义[J];装饰;2005年06期
5 李建春;儒家人性论及其美学意义[J];商场现代化;2005年21期
6 涂承日;;古代诗学“无迹而神”说的美学意义[J];东方论坛;2007年05期
7 梅学味;;从“奇绝”看杨维桢书法的美学意义[J];书法赏评;2008年06期
8 吴所畏;;论《图伦加利亚》(Turangalila)交响曲的美学意义[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宋生贵;文学中的假拟与空域[J];语文学刊;1990年06期
10 贾羽;美的渴求——小议回族当代文学的美学意义[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华昌;;唐代题画诗的美学意义[A];唐代文学研究——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凌继尧;;“持矛者”的美学意义[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3 崔洪勋;;山西抗战文学的历史地位和美学意义[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山西抗战文化研讨专集[C];1995年
4 赵光旭;;巴什拉的诗意想象论及其美学意义[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吴加才;;王弼“得意忘象”说的形成及其美学意义[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6 钟新;杨丽;;奥运记者的三种素养与三种境界[A];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论坛·2007——中国新闻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集[C];2007年
7 文偈;;即心是佛,,物我两忘——谈王维《辛夷坞》中的佛境禅趣[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8 俞宣孟;;海德格尔与东方“无”的境界[A];时代与思潮(5)——文化传统辨证[C];1991年
9 肖丽玲;刘宏伟;谢波;邵建立;程飚;刘永波;;重复扩张术在面部皮肤病损修复中的美学意义及围手术期应注意的问题[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张立群;;现实的担当与美学的重构——近年来诗歌趋向的功能考察[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鹰;《城门》的美学意义[N];文艺报;2008年
2 曾诚;企业管理的境界[N];中国纺织报;2003年
3 土木水利学院 袁驷;精品课是一种境界[N];新清华;2004年
4 张恩和;幽默是一种境界 [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收藏是一种境界[N];中国旅游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陆一;追寻新的质量境界[N];中国质量报;2000年
7 贺绍俊;神圣的文人境界[N];工人日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赵雪;境界有大小 不以是分优劣[N];科技日报;2000年
9 邵大箴;探求自由的境界[N];甘肃日报;2002年
10 ;书家的境界[N];甘肃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辉;南宋休闲文化及其美学意义[D];浙江大学;2013年
2 安杨;基于本体的网络地理服务中的关键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杜文华;本体的构建及其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严亚兰;基于语义Web的知识处理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罗正鸿;D_4/APAEDMS本体开环共聚及其数学模拟[D];浙江大学;2003年
6 潘立勇;本体工夫论与阳明心学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7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8 魏冬;诠释与重建:成玄英《庄子疏》的哲学意蕴[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樊祯祯;汉代情感思想及其美学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罗儒国;教师教学生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珍;论“纯粹”的美学意义[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2 邓锡荣;农业景观的美学释义[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3 王昭勇;论海德格尔思想中大地范畴的美学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单艳红;文学误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涛;论肖邦钢琴作品中和弦外音的美学意义[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6 韩雪莹;田汉的歌词创作与歌词美学意义[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艳;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当代美学诠释[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8 吴海伦;观:中国传统的审美方式[D];武汉大学;2005年
9 郭树杰;萨特的自由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景晓;《聊斋志异》中的奇幻现象[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091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09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