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知识美学的困惑与智慧美学的出路

发布时间:2018-04-04 11:23

  本文选题:知识美学 切入点:智慧美学 出处:《当代文坛》2011年01期


【摘要】:近年来世界美学基本上囿于知识美学范畴。知识美学的根本缺憾在于坚持二元论,总是用对立的眼光看问题,总是对对立的双方有所取舍,如仅仅局限于西方美学主流话语地位,而对中国乃至印度美学熟视无睹;仅仅关注人与自我、社会、自然的对立,而对人与自我、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置若罔闻;仅仅注重审美趣味与知识谱系的建构,而对明白四达的审美智慧视而不见。改造知识美学的根本出路在于重构智慧美学。智慧美学的根本特征在于不再执著于二元论,主张美丑、是非、善恶平等不二,乃至对人类的一切美学资源不加取舍,对人与自我、社会、自然的矛盾与和谐关系不加取舍,对趣味、知识、智慧不加取舍。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orld aesthetics is basically confined to the category of knowledge aesthetics.The fundamental drawback of knowledge aesthetics lies in adhering to dualism, always looking at problems from the opposite perspective, always choosing between the opposite sides, such as being confined to the mainstream discourse status of western aesthetics, and turning a blind eye to Chinese and even Indian aesthetics.It on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antagonism between man and self, society and nature, but ignores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self, society and nature; on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esthetic taste and knowledge genealogy, but ignores the aesthetic wisdom of understanding the four Das.The fundamental way to reform the knowledge aesthetics lies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wisdom aesthetics.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 of wisdom aesthetics is that it is no longer clinging to dualism, advocating beauty and ugliness, right and wrong, equality between good and evil, and even no choice of all aesthetic resources of human beings, and no trade-off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self, society, and the contradiction and harmony of nature.There is no choice between taste, knowledge, and wisdom.
【作者单位】: 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文学经典的生命智慧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8BZW010
【分类号】:B8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宝刚;;郭店《老子》“绝巧弃利”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吴先伍;庄子智慧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侯宏堂;阴阳观念产生的三个基本来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钱翰;;略说五行之“五”——阐释五行说的另一个角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邢玉瑞;元阴、元阳概念的发生学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3年01期

6 付彬;赵拥华;;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浅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郭昭第;;中国美学的生命智慧[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8 马理;;重释“李约瑟命题”(续)——论因果和选言命题的二难推论问题[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李秀娟;;物兼道器与一体两面——试论王船山对传统道器观的价值开新[J];船山学刊;2009年01期

10 毛翼鹏;面向“无”而存在[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赛;;老子“大音希声”疏证[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2 孙颖通;;1979-1994年中国“伪科学事件”与科普政策的互动影响——以人体特异功能事件为例[A];中国医学气功学会2007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朱军;;国家繁荣的标志:多元化下的价值统一——转型时期政府塑造社会认同感的职能研究[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4 王霄蛟;;戴君恩的诗经观——以《读风臆评》为中心[A];诗经研究丛刊(第十八辑)[C];2010年

5 庞光华;;关于今本《老子》的训诂学研究[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鹤;《国语》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胡宏哲;《尚书》与《逸周书》比较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3 余强军;黄元吉内丹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4 文艳蓉;白居易生平与创作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吴智;先秦诸家主流技术思想之分析[D];东北大学;2009年

6 李婧;中国古代科技与人文结合的典范:当代美学视野中的张衡[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强;老子与先秦思想[D];西北大学;2009年

8 宋立民;春秋战国时期室内空间形态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9 王英杰;老子生存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兴;《盐铁论》经济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荣荣;论中国阴阳哲学的源起[D];湘潭大学;2009年

2 姜涛;《老子》“绝圣弃智”章演变的哲学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3 郭丹;画纸上流动的音乐[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4 刘扬;阴阳文化内涵及其英译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付巍巍;《老子》生死观论略[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伍龙;老子“蔽”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洁;结构·反讽·理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窦福志;先秦文献中的阴阳五行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超;法律秩序存在之社会情境[D];重庆大学;2010年

10 孟凡治;环境·药·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群德;;梅洛-庞蒂的身体概念[J];世界哲学;2010年01期

2 李国华;;开放性思维与东方美学——读彭修银教授的《东方美学》[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汤海涛;;人性的观照——张志平人物画赏析[J];美术大观;2010年01期

4 张笑龙;;克罗齐史学思想初探[J];黑龙江史志;2010年01期

5 叶朗;肖鹰;;现代美学体系的建构与当代人生的提升[J];河北学刊;2010年01期

6 阎国忠;;着眼于“大”的美学——简评张涵的《新人间美学》[J];美与时代(下半月);2010年01期

7 沈善增;;人应该审美地生活[J];领导文萃;2010年03期

8 寇鹏程;;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理论与现实根基[J];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9 文传泗;;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暨“新中国美学60年”会议综述[J];文学评论;2010年01期

10 杜吉刚;;试析中国文艺美学学科产生的民族性因素[J];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劲松;;杜威教育目的观中的民主思想探析[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2 陈洁;;俄汉语言与文化对比研究[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3 李劲松;;杜威教育目的观中的民主思想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高峰强;陈英敏;;怀特海有机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融通及启示[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王旭晓;;中国美学的历程与转向[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6 蒋宝华;;刍议“阴阳二元论”在和谐景区建设中的运用——以普陀山“两大圣(胜)地”发展战略为例[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7 张学广;;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和前现代的系统整合(提纲)[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陈治国;;基督教女性主义的生态之思:立论逻辑、多重意义与内在困境[A];山东省哲学学会“改革开放三十年哲学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黄建新;;系统整合与社会整合——兼论转型时期社会组织的复位[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于文秀;;论生态文明的自我范式[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张秀华;过程哲学的生态文明意蕴[N];光明日报;2011年

2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明楷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张军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陈兴良;以行为功利主义违法观判断行为正当与否[N];检察日报;2010年

3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永炎;“明医”的启示[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霍玉菡;法蓝瓷陈立恒:“杝”、“FRANZ”和“海鸥”的故事[N];中国贸易报;2010年

5 蒋跃;绘画的形式语言[N];美术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高宏亮;品牌,这样铸就[N];太原日报;2010年

7 台湾交通大学教授 李弘祺;“罪的工价乃是死”[N];南方周末;2010年

8 纳日碧力戈 贵州大学/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民族问题、符号理论与结构耦合(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张军;少些非议 多些反省[N];国际商报;2010年

10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 林左鸣;探索、求是和容介态理论[N];科技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惠芳;杜夫海纳美学中的主客体统一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高奋;弗吉尼亚·伍尔夫生命诗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贾媛媛;艺术与经验[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张梅;杜威的经验概念[D];复旦大学;2008年

5 陈振华;古典与现代[D];厦门大学;2008年

6 张湛;神性自我:灵知的理论、历史和本质[D];复旦大学;2007年

7 颜亮;软技术概念、作用机理及相关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王红岩;山西沁水盆地高煤阶煤层气成藏特征及构造控制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9 田光远;科学与人的问题[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张云;经验、民主和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仁金;康德与李泽厚:西方美学中国化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李娜;论西方美学中游戏精神的演变[D];西北大学;2010年

3 李,

本文编号:17097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097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3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